在传统的师徒制美术教育中,我们常听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这揭示了美术教育中难以言表的体验和缄默知识的存在。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缄默知识并非全然无法触及,而是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来挖掘和传授。
在探索这一难题的过程中,我有幸与夏雪梅博士相遇,她的独到见解为我开辟了新的视野,使我意识到跨学科学习不仅仅是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融合的有效手段,更是挖掘美术教育中缄默知识并实现“言传意会”的重要途径。
2024年暑假,我再次沉浸于学习的海洋,这得益于中国教师报精心策划的共读活动。此次活动中,我再次与夏雪梅博士重逢,她的著作《跨学科学习》不仅为我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还提供了详尽且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使我对跨学科学习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本书以独特的学科视角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本质,揭示了不同学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和融合。作者通过精细的论述,阐述了跨学科学习如何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跨界流通与整合,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探讨美术跨学科学习的章节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作业”这一具体载体,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深入分析了美术四类艺术实践活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中各自独特的跨学科学习要素,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作业设计将这些要素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
受到作者启发,我计划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设计富有创意的学习任务。比如,在“设计·应用”领域,当学生面临设计标识的挑战时,我将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标识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这正是语文学科的精髓所在),并鼓励他们运用数学中的布尔运算精确构建标识的图形结构,使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形状都蕴含逻辑的严谨与美学的和谐。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美术的和谐共生。
参与中国教师报的共读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我未来成长的见证。与教师同人的交流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每一次阅读与思考都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它促使我们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教育与学生。
回顾这段探索之旅,跨学科学习为我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工具,使我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授美术教育中的缄默知识。未来,我将继续完善这一模式,努力让学生在美术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从“只可意会”的迷茫走向“言传意会”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