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领读者

为洞见教育本质而共读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肖 慧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共读开启暑期新生活

由中国教师报组织的暑期共读活动犹如一盏明灯,为众多教师点亮前行的灯塔。活动一经推出便引来一线教师纷纷响应。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教育经典之作,涵盖了教学方法、学生心理、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我深知这本书的价值,也渴望将其中的精华传递给更多的同行,于是毅然承担起领读人的重任,与刘亚文和解成君两位编辑一起带领全国500多位教师共读。

本次共读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500多名教师参与。来自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教师韩景宝,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在得知这一活动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来自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学校的教师王迪,坚持阅读打卡27天,发表动态27条。许多教师不仅自己认真阅读,还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参与共读。

共读中的创造与相遇

精心安排阅读计划。为确保共读活动有序进行,我们在活动开始前制订了详细计划,将《给教师的建议》分为若干部分,每周安排特定的阅读内容,使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书中的理念。同时,我们还设置了阶段性阅读目标和思考题,引导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

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我们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了专门的线上交流平台,这个平台成了大家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探讨问题的重要空间。在阅读圈子里,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们还建立了阅读微信群,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在线答疑解惑,为教师提供更深入的指导。

组织专题讲座与研讨。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邀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结合《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具体内容,深入剖析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这样的分享,让教师不仅拓宽了视野,还获得了更多的教育灵感和实践方法。

鼓励团队合作学习。此次暑假共读活动,众多学校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倾心分享阅读心得,犹如璀璨星辰汇聚光芒,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其中,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专门组织了线下沙龙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沉浸在书香之中,面对面地交流体会,感受书籍带来的温暖与力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一小教育集团则组织线上共读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教师们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心得、分享感悟,让思想在云端碰撞。

阅读方式多样。在阅读过程中,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曹营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写下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教师苏佳慧则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读以致用。在本次阅读活动中,不少教师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教师善于读以致用,将书中的先进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河北省衡水市阜城长城双语学校教师曲林荣阅读了书中关于学生阅读教学的9条建议后,在日常管理中开设无偿借书,在暑假组建文学社、记者部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来自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的教师王衣、陈思源、黄莹根据学情分学段分主题梳理了“西苑小学必读的120本书”。老师们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做到了读以致用,让阅读成为提升教学实践的有力工具。

领读与共读启智生辉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许多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不同问题。许多教师在读书打卡中纷纷表示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相契合。通过这本书的共读,许多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作为领读人,我在重读中又有了新的感悟。

在教学方法层面, 因材施教至关重要,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差异,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实验、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师生关系层面,要建立信任与尊重,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赢得学生的信任;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困难。

在自我提升层面,教师要持续学习和反思,不断更新知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注重专业成长,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中国教师报组织的暑假共读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成长的契机。暑假共读为一线教师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激发了大家读书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教师的思想碰撞、智慧绽放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系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