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读者感言

遇见有趣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杨杏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初读此书时,我还是一名中师生,满腔热血。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我的教育行动指南,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谛,让我一次次期待并憧憬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日子。

在我真正步入讲台,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时,我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当我发现身边的老教师面对学生不知疲倦,一个个为他们补基础知识,一遍遍督促学生背书默写时,我不禁迷茫而困惑: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会完成作业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语文的背书默写不感兴趣呢?

这也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他给予的建议也深深融进了我的骨髓: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们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们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们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很庆幸,我能一直坚守初心——与学生一起阅读!在与学生共读的日子里,我一边阅读,一边成长。因为“师生共读”,我走进了学生心灵。良好的关系,美妙的阅读,让我们拥有了有趣的灵魂。也正因为这一初心的坚守,让我在教育生涯中收获良多。

20年来,我无数次翻开这本泛黄的书页,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和力量。在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它是我心灵的慰藉;在我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它是我前行的动力。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优点和不足。我学会了如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用真诚和爱心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今年暑假,当我再次捧起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感激它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的指引和陪伴,敬畏它所蕴含的深厚教育智慧和长者风范。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新昌县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