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倡导教育家办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支持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在办学实践中,怎样创新思想与方法,形成特色与风格?如何向着“教育家办学”的方向执着前行?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介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主张和管理经验,以期呈现更多基础教育一线办学者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风貌。
————————————————
好学校应该什么样?应该像森林一样有健康的生态。
好教育有什么特征?应该具有系统性、多样性、自组织性和可持续性。
这样的“好”来自我们多年教育实践的系统总结,也来自教育与自然生态的共性价值提炼。这样的“好”更是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简称“深圳育才”)41年办学不断向好的“成功经验”。
我于2021年4月出任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育才中学校长时,即结合多年教育思考与深圳育才发展史提出“生态教育”办学理念,系统阐释并建设“生态教育”系统,让学校的健康生态呈现出同自然生态一般的系统性、多样性、自组织性和可持续性。其中,系统性是办学体系,指学校发展及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系统谋划;多样性是发展样态,指学生培养路径多元、学生发展样态多样;自组织性是组织机制,指基于内驱力而形成包含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在内的自主且有序的组织结构;可持续性是培养目标,指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学习力强、社会适应性强等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未来人才。
系统性:理念先行、多措并举
构建健康教育新生态
2023年10月26日晚,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地标突然被“深圳育才”点亮:“同特区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逐梦四十载,育才向未来”等口号,是海内外数万育才人对母校的致敬与祝福。在此前后,教学开放周、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重启中国育才学校联谊会以及建校40周年素质教育成果展演等系列活动,也充分展示了深圳育才的实力与魅力。
这种蓬勃发展、多点开花的教育场景,与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系统构建教育新生态息息相关。
在我看来,新时代教育变革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应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具体到学校层面,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学校发展整体谋划、教师队伍系统构建、学生成长全面支持等。
文化理念一脉相承。诞生于蛇口这一“改革试管”的深圳育才,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文化的特区学校。“敢为天下先”的袁庚精神、“知行合一”的行知精神成为深圳育才文化的根与魂。在这两种精神的浸润以及“育人为本,素质第一”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健康阳光的良好氛围,师生普遍具有“自信、阳光、进取、包容”的育才气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呵护每棵树苗成长”的生态教育理念。这是对41载育才文化的赓续与发扬,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育才表达”。
学校发展整体谋划。改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自成整体、相辅相成:文化理念是基石,教师队伍是核心,课堂是主阵地,教科研是驱动力。深圳育才以2021年先后获评市级、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为契机,出台“双新”实施的“三年规划”,从办学理念梳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优化、家校社合作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全新教育生态。纲举而目张,这样一种系统谋划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奠定了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成就了近年来深圳育才“一年上一个台阶”的良好发展态势。
教师队伍系统构建。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41年前,深圳育才从全国各地延聘一大批富有教育情怀和经验的名优教师,奠定了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形成了“富有情怀、儒雅自信、思想自由、乐观向上”的育才教师文化。近年来,学校“引育并重”,系统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初步探索出成熟的教师梯队发展机制。学校还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打造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优化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打造追求卓越、温馨纯粹的学术文化。
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也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学校通过自身挖潜与招贤纳士相结合,由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等带领学生在诸多领域个性化发展,名校硕士、博士加盟也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厚实基础。
学生成长全面支持。针对功利化、片面化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的窄化、矮化等问题,深圳育才在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基于综合素养提升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立基于素养培养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制度,打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新育人体系,同时坚持开放办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广阔社会;开展招商局变迁史、蛇口改革开放史和育才校史“三史”教育;重启“中国育才学校联谊会”,把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家长资源引入校园,构建“大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多样性:丰富多元、素质第一
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是确保系统平衡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样,好的教育必然是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好的教育生态就像生机蓬勃的热带雨林,有乔木、灌木、藤蔓,也有鸟兽虫鱼、阳光雨露。
“缤纷育才,阳光校园”,是深圳育才多样态教育的生动写照:从在全国率先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到创设“特优生”评选,从全国首部学生创作的校园青春小说《花季雨季》到风靡全球华人圈的《春韵》杂志、春韵网,从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到行稳致远的社会实践,育才学子在自由民主的氛围里绽放青春。
近年来,在生态教育理念引领下,深圳育才聚焦立体网状的“3.0”课程体系建设,创设校内外多元活动平台,使原本蓬勃发展的“育才之林”更加郁郁葱葱。
多样课程。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一所学校的育人价值取向。学校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课程一定是丰满的。深圳育才构建了由“毓德、悦智、健体、成美、躬行”五大模块组成的“五育共生”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信、阳光、进取、包容的育才气质,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家栋梁之材。
学校以课程多样性扩大学生选择性,坚持开办“课程超市”,先后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包括德育课程、特色课程、强基课程、IGEM课程、青春读书课程、大师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等,满足不同学生成长所需。
多彩活动。学校以四大学生组织以及50多个学生社团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多样活动贯穿年度德育主题,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这里有丰富的学生节日,有高雅艺术的熏陶,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文学特色和体育特色相得益彰。学校还在原有“三节”基础上创办“学科文化节”,13个学科的教师精心策划,挖掘学生学科特长,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取得良好效果。
多元发展。深圳育才在保持学业成绩“一路高歌”的同时,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成就每个学生不一样的精彩。从生命科学领域学术影响力最高的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银奖,到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总决赛金奖,再到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第一名……过去3年多来,深圳育才学子在体育、辩论赛、科技创新大赛乃至外语素质大赛、艺术展演等国内外赛场争金夺银、表现卓越。
自组织性:自主管理、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即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相互作用中自发形成有序组织结构。这种自组织性使得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教育系统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自组织性同样不容忽视,一旦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组织与个人的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时至今日,“自觉、自律、自主”已成为深圳育才学子的鲜明特色,得到各方赞誉。其中2023年高考期间,高一、高二学生放“高考假”后,近500名学生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自觉前往全市11个图书馆学习,一时成为市民热议和媒体广泛报道的话题。
今年高考后,当年“踩线”进入深圳育才的学生喻鑫钰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他“从普通到卓越”的经验就是“严格约束自己,学会自主学习”;班主任对他的评价也是“具有极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对学习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可以说,喻鑫钰就是育才学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典型代表。
自主管理。自由民主、开放包容是蛇口工业区的精神血脉,也是深圳育才的文化基因。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一个不等式:制度<机制<结构<价值观。也就是说,激励机制优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优于激励机制,价值观念处于管理系统的最高层次——只有提炼出全校师生高度认可的价值观念,发挥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学校尊重学生权利,成立了学代会、学委会、学生议事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建立学生值周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和议事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日常事务管理。学校还建立了学生信息反馈的八大渠道,畅通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机制。其中,“校长午餐会”活动自2022年8月起已举办130多场,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校长午餐会上提出的建议,学校各部门会立即回复和整改。一位学生家长评价:“校长与学生的距离,就是校长与教育的距离。学校‘用尊重赢得尊重,以用心唤醒用心’的教育,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内驱力。”
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新时代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看来,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是主动思考与自主梳理能力的培养。主动思考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深入学科知识内核的前提,而自主梳理体现的是一种整体认识观,重在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能力移走一棵大树而不是带走一堆树叶。
为此,深圳育才通过“6+2”教学管理体系,即“集体备课系统、教学研究系统、作业训练系统、分析诊断系统、过程调控系统、培优补弱系统+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学生学习方式系统”,紧抓学生学习的专注力、自主性和时间管理能力这3个核心,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与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跃升。
自主发展。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研究包括强基、综评、拔尖艺体等在内的高校自主选拔途径,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等,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评价制度上,学校探索各学科学习评价改革举措,研制各学科学分认定办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引领学生自我发展;在组织保障上,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从学生学业指导、学生生活指导、社会实践课程、生涯规划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以专业化指导促使学生自主成长,成为牵引学生自主成长的发动机。
可持续性:育人为本、着眼未来
开启育才发展新篇章
2024年5月,深圳育才举行一年一度的“特优生”评选。从现场命题作文到英语口语、从数学素养到理化生实验操作、从政史地文学测试到信息技术,18名优秀学子脱颖而出,走上总决赛的舞台。他们在演讲与答辩环节中把一个个“刁钻”问题回答得妙趣横生,在才艺表演环节展示了悠扬的钢琴演奏、动听的歌声……这项始于1988年的深圳育才“特优生”评选,旨在鼓励和引导优秀学子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学校最具特色的品牌项目,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成果。
办学41年来,从“培养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人”到“不求人人成为精英,但求人人走向成功”再到“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呵护每棵树苗成长”,从“新三好”到“优才计划”再到“新优才计划”……深圳育才办学的“底层逻辑”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培养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在我看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学习力强、社会适应性强。
身心健康。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深圳育才是全国首个开设青春期性教育健康课的学校,也是率先提出并实施“每天一小时”学生活动的学校。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规划,增设满足个性需求的分项选学课程,编写《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举办师生体育、艺术专项活动,构建“五育融合”课程。
品德优良。作为产生“手拉手希望工程”创意的学校,也是全国第一个由一校师生募资创办一所希望小学的学校,深圳育才师生素有胸怀天下的情怀与格局。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及活动构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三史”教育等课程和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力强。学习力是决定学生胜任未来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2021年起,深圳育才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求,全力打造问题驱动、思维灵动、评价互动的“三动课堂”教学范式,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学校还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在不同年级实施不同侧重点的教育方式:高一关注习惯、方法,高二重点在于激发学习动力,高三更多是情绪调节、方法点拨、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适应性强。在日新月异的智能化时代,学校要为学生架起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能力。深圳育才除了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社会课堂”,还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涯教育,举办一年一度的“育才生涯规划节”,通过模拟招聘会、家长职业分享、大学专业博览、高校展览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校与职业,为精彩人生奠基。
沧海桑田、初心如磐。41年来,深圳育才从破土萌芽、茁壮成长到亭亭如盖、蔚然成林,一个生机蓬勃的教育生态已然形成,正在培育未来之才的路上铺展壮阔的教育画卷。
校长名片——————————
姚晓岚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育才中学校长、育才二中党总支书记。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督学,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教师报》2024年09月18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