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类节目《小明一家》播出后,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教育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家长开始审视自身行为的对与错,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我更关注小品中校长的行为。当家访教师说小明与校长“勾肩搭背”,爸爸抱怨小明与人称兄道弟的坏毛病原来是跟校长学的时,观众不禁会心一笑,我却在心底为校长的行为点赞。
在校园中,校长的身份往往自带威严,若非校长主动靠近,学生很难主动与校长亲近。小品中的校长知道小明身上存在诸多问题,却依然与他建立如此亲密的关系,且从未在小明面前端起校长的架子,允许小明做自己,欣赏他鼓励他,最终走进小明内心并赢得了他的信任。校长的行为展现了教育者敏锐的洞察力、深沉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和包容。或许,当师者善待学生、包容学生,真正的教育便会发生。
校长安排教师家访这一举动彰显了管理智慧。通过这次家访,教师看到了小明的家庭状况,找到了小明问题的症结所在。这让家访教师在今后对待小明时多了一点理解和包容,少了焦躁和指责,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如果不去家访,该教师可能不会找到自己的教育方向和改变“问题学生”的方法,班级管理陷入混乱甚至影响教育教学。校长正是利用家访,让教师发现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思路,以及教育中什么才是重要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上了生动一课。
作为一名有30余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家访的重要性,它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不仅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更是实现教育精准化、人性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关键。即使在数字时代,家访的“面对面”属性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发现沉默少数的“显微镜”,是缝合家校社裂痕的“黏合剂”,更是践行有教无类理念的行动宣言。
家访是教育文明的温度计,当教师叩响学生家门,开启的不仅是一次对话,更是一场指向教育本质的回归之旅——看见具体的人,关注生命的真实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2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