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请先‘坐下来’!就算慢一点,也是成长的蓄力。”在重庆市求精中学校看来,这,或许才是最有“温度”,也最有“速度”的教育。
“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依赖‘掐尖’的教育之路,核心在于浸润教师、赋能家长、唤醒学生。面向未来的名校必定能适时‘坐下来’思考教育的初心和方向,享受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此过程中成就每一名教师、家长、学生。”这是近10年来重庆市求精中学校(简称“求精中学”)一直坚信并努力实现的教育愿景。
要听到风声,也要听到“呼声”
教研活动上,幻灯片正展示着不同层次学生对某一道高频错题的分析,一名青年教师正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做题的“堵点”、错误的“源点”,师生研讨氛围热烈,大家都体会着思维碰撞和突破难点的快感。这一场景,是学校教学教研的一种常态。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为的“难点”或许不是学生的“难点”,教师以为的“通畅点”许多时候是学生的“堵点”,所以要“坐下来”听他们的真实问题所在。
为此,求精中学一直倡导并完善“五化”方案。所谓“五化”,即谋略化、精细化、电子化、标准化、常态化。此方案从谋略到实践、从理念到方式、从工具到过程,努力实现“慢工出细活”。不着急跨越难度,不匆忙追赶进度,而是“坐下来”思考教学的精度和深度。教师的思维从“自以为学生是这样错的”转变为“多问问学生是怎么错的”,教师的行为从“我来教”转变为“我们来学”,这是近10年来求精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五化”浸润于心、落实于行的真实表现。
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在每个年级定期召开“走近走进学生,师生‘五化’提质”的习题讲评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层次选择典型错题,让学生写出自己错误的原因,然后按照学科特点和标准研究出学生不同的“堵点”,再根据“堵点”思考学生在知识上的模糊点和能力上的欠缺点,以此谋划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学校的书记、校长按照自己所教学科走进相应课堂,和师生一起精细化分析问题,形成专业系统的学科教研档案,通过集体智慧持续补充和完善,达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由此学校各教研室形成了专门的智慧课堂“五化”设计方案、智慧作业“五化”追踪量表、学业质量“五化”评价量表、试卷难点“五化”分析量表等多种有关教学教研的过程性成果。学校更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系统性的“五化”智慧教学教研范式,让这样的教学教研方式常态化,也让每一位教师在“精致精细”的教学分析中,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有效教学能力,而学校则通过“五化”创立了“以生为本”的智慧品牌,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
“只知道‘跑起来’不知道‘坐下来’的教师耳边只能听到风声,却听不到学生的‘呼声’。跑得快不快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听见学生跟上你节奏的脚步声。”这是几乎每个求精教师内心铭记的一段话。
有“五力”才不会“无力”
“我们很高兴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听了这个报告,我觉得自己太不了解孩子了”“很后悔没有早点收听这样的节目”……这是家长在收听了求精中学2018年“智慧家长工作坊”线上直播后的感慨。
那一年,“喜马拉雅”带火了手机线上学习收听平台,求精中学主动与其合作,开启了“校社助力赋能家庭教育”的温暖频道。于是,全市第一个由学校教师担任主播的“智慧家长工作坊”开播,学校组织“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群体,将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智慧,结合生动案例、利用线上平台推给家长。喜马拉雅“智慧家长工作坊”开播当天,收听人数激增,好评如潮。
在此基础上,学校相继开创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教师+家长”的新型家校互动模式,经过近10年时间,这一项目陆续升级为“智慧家长成长营”,开启了“智慧家长咨询室”,启动了“‘本·心’家长教育课程”,延续了“智慧家长访谈月”活动。学校引进家庭教育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灵密码”“代际隔阂产生的缘由”“如何找回曾经让你骄傲的‘他’”等家庭教育课程,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共情能力;针对一些沟通存在问题的家庭,开启“智慧家长咨询室”,让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引导家长学会控制情绪,让心灵获得成长,创造父母与孩子静心倾听的可能;“‘本·心’家长教育课程”活动更是让家长明白要重视对孩子优点的发掘和肯定,找回自己“爱的本心”,获得幸福感知能力;而每个年级开展的“智慧家长访谈月”则是以教师主动走进家庭的方式弥补家校沟通的漏洞。基于以上几点,学校从亲子共情力、倾听沟通力、情绪控制力、心灵成长力和幸福感知力等“五力”的角度赋能家长,使其渐渐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动支持者和智慧协同者。经过多年努力,这样的家校沟通智慧模式为许多家庭带来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
“我在‘智慧家长成长营’提升了‘五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再‘无力’,我和孩子的关系也从之前的剑拔弩张变成了如今的和颜悦色。”一位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的孩子母亲如是说。这个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曾给母亲写了封信:“妈妈,我确实不喜欢学习,但我希望能走我喜欢的路……”孩子的母亲坦言:“换做以前,我肯定难以理解。但听了专家讲座,学了智慧课程,我知道这是孩子在主动向我寻求理解和帮助,我记得老师在课程中说过‘我们不是孩子前行路上的监督者,应该是他们的同行者、倾听者和托举者’。”
“不要站着,也不用跪着,要‘坐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这是学校“五力联动赋能家庭教育”倡导的重要理念。
有了方向,才有动力奔跑
学校对教师的“五化”浸润,对家长的“五力”赋能,都是为了学生在身心健康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唤醒、聚合、善待、成就教师、学生、家长,但最终是在向往的教育中让学生幸福成长。”这是求精中学一直以来的教育愿景。而“五育并举,多元促‘智’”是学校近10年来实现“慢下来,坐下来”这一教育理念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这里,“五育并举”不仅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的“多元教育”,还是发现学生优势、唤醒其自信内驱力的“点灯工程”——让学生看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产生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找到点亮自己世界的心灯,让它成为指引自己前行的光。
因此,学校在多年前就已启动多元选修课程,基于数字赋能的创新课程、基于人文浸润的艺术课程、基于学科拓展的融合课程等为全校学生开辟了学科知识之外的学习之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多彩运动会、科技艺术节等为学生搭建了许多展示平台。
不仅如此,教师带头参加艺术节演出,展现“不一样的自己”;在“我眼中的我”演讲比赛中为学生录制展示才华的视频;走进学生喜欢的选修课堂,和他们一起纵听四海横论八方……
在学校看来,要让学生有“坐下来”看自己、看别人、看世界的时间和心境,才能让他们有站起来的动力和跑起来的方向。有什么教育目标比让孩子找到自己并努力成为自己更重要呢?这是学校“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共识,也是学校最朴实的教育追求,在这种不功利、不务虚、有情怀、有温度的校园文化影响下,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关爱着、鼓励着、帮助着,因为他们相信——点亮灯的孩子才看得见路的方向,有了方向,他们才有动力去奔跑。
用“五育并举”的方式推行“点灯工程”,最终是为了达到“多元促‘智’”的教育目标。拥有自信和明确发展方向的孩子才有可能去挑战学习的难点,而“问起来”“敢于问”“善于问”就是挑战难点的有效途径。在此指引下,全校许多班级创造了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发问兑换券”“优问奖励牌”“爱问小达人”等鼓励政策在各班推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坚持“授之以渔”的原则,注重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学生梳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不再以“我不会”为羞耻,而以“我想问”为荣耀,问出了质量,问出了创意,问出了更强的自信,最终问出了超越过去的自己。这样多维度打开学生的世界,为其寻找方向并鼓励其突破自身瓶颈的做法,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拥有了一条宽广之路。
近10年来,学校不仅培养了众多清华北大学子,还从排球、舞蹈、游泳、绘画等特长途径为名校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更让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学业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进步不是依靠学校和家庭的逼迫和施压,而是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有了自信内驱力之后的自我改变。
不要急,先坐下来好好思考你想做什么,试试你能做什么,再好好问问你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而后坚持做起来!这,或许就是一种“慢下来的智慧”吧。
10年的育人时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在考试成绩的比拼中匆匆奔跑后的“冠军之杯”,还是在升学率竞争中久久攀缘后的“登顶之誉”?是家长殷殷期盼中的负重前行,还是社会深深信任中的任重道远?在教育焦虑、学业繁重的今天,求精中学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低调稳健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长卷。长卷上有教育者最质朴最宽容的初心,有家长们最真实最感动的领悟,有学生们最幸福最自信的成长,更有教育最温暖最纯粹的愿景。
“不要急,请先‘坐下来’!就算慢一点,也是成长的蓄力。”这,或许才是最有“温度”,也最有“速度”的教育。
(作者单位均系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