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潘亚玲微信朋友圈的人,常会看到她发布的“星火助学”相关报道,记录着她与伙伴们19年来在我国偏远乡村持续助学的点滴。
潘亚玲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创建并主持星火助学的日常运作。“星”象征天上的星辰,为孩子带来希望与精神鼓舞;“火”代表人间的灯火,给予孩子物质支持与温暖关怀。星火助学秉持“真诚、向善、奉献”的理念,用“星火”点燃心火,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做公益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
星火助学的创建源于潘亚玲对乡村孩童求学困境的关注。自星火助学小组2006年9月成立以来,团队已为926名来自甘肃、内蒙古、吉林、四川、湖南等偏远乡村地区的贫困学生提供“一帮一”助学资助。他们不仅为定点资助的学校捐赠书籍、文体用品和衣物,还帮助扩建图书馆、添置课桌椅和教学设备,并通过组织作文竞赛、绘画比赛、星火助学讲堂等活动,加强星火助学成员与所资助的乡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助学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心灵的陪伴与成长的引领。
潘亚玲对星火助学事业的投入,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同事和学生。19年来,星火助学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100多名贸大德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毕业工作后成为星火助学“一帮一”助学人,几十位贸大教师也积极加入进来,他们用实际行动把“教育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潘亚玲看来,公益工作应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更应是人们内心的自然需求。“做公益应像呼吸一样自然。”潘亚玲认为,星火助学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幸福的“星火人”。她说:“我们不必像蜡烛一样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牺牲自己,恰恰相反,我们因给予孩子一些小小的帮助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富有意义、变得生机勃勃,使得我们平凡的生命因孩子的微笑而增添华彩与辉光,使得我们孤独的生命因一起携手同行而变得热烈、变得强大。”
“那些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最容易成为乐善好施的人”
19年来,星火助学已经成为潘亚玲生活的一部分。她与伙伴们奔赴几十个偏僻乡村,走访了200多个星火助学受助学生家庭,了解受助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和实际需求,与受助学生及其家长面对面交流,鼓励受助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追求梦想。潘亚玲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她相信,持续的助学行动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从资助第一位学生到现在近千名孩童受到资助,爱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潘亚玲始终相信,那些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最容易成为乐善好施的人。因为帮助他人意味着成就乐善好施的人,世界便因此向美向善的方向发展。她希望通过星火助学行动带动更多人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让社会少些冷漠多些关爱,少些无助多些希望。
如今,许多曾接受星火助学“一帮一”资助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人完成职业教育成为技术能手,有人大学毕业成为企业骨干、人民教师、公务员等。其中一位甘肃会宁姑娘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工作条件,自愿成为一名援藏干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爱和希望。还有一位来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受助学生,如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读草业科学专业研究生,是星火助学爱的种子滋养了她对家乡草原的热爱,使她立志成为一名草业科学育种专家。受助学生把潘亚玲和星火助学成员看作亲人、挚友,10多年来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看到越来越多的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星火助学的成员感到无比欣慰。一位成员感叹道:“我们作为90后,正在主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成为使自己幸福也帮助他人幸福的人”
在潘亚玲的理念中,星火助学不仅仅是助人,更是一种培养幸福力的方式。她尤其重视学生幸福力的培养,通过为新生开设研讨课“幸福力与交际力”等方式,引导学生成为使自己幸福也帮助他人幸福的人。
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潘亚玲不仅投入大量精力为学生提供有关个人成长、研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还常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她尤其关注来自贫困家庭以及学业困难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许多学生即使毕业多年,仍在遇到重要人生抉择时向她寻求建议。
潘亚玲带领学生一起投身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帮助他人为共建美好社会作出贡献,实际上是践行她一直以来所主张的育人目标之一:通过教育和教学,帮助学生成为为自己也为更多人创造幸福的人。
潘亚玲谈到,“这些年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村偏远地区,还是有部分孩子面临求学困境。星火助学所资助的孩子中,很多人是孤儿,或是父母离异后被冷落,或是因父母身体残疾而面临生活困难,但这些孩子依然充满善良与童真,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们希望,他们能因为曾经得到过我们小小的帮助而有了勇气去创造大大的快乐。能为孩子做些事情,是我们的幸福”。
一名成员在助学感言中深情地写道:“我在星火助学小组中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青春期中寻找自我和生命意义的里程碑。”潘亚玲和她的伙伴们相信,“星火”不是节日的烟花,仅有刹那璀璨。星火助学将一年又一年在助学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帮助与关爱,同时也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创造幸福、传递爱的“星火”的人。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