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丽江师范学院:打造滇西北旅游业的“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25-07-15 作者:杨小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记载着纳西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云南丽江玉水寨景区的东巴画廊内,丽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刘官恋正对着手机镜头侃侃而谈。她将古老的东巴文字化作生动的故事,通过网络直播向观众展示丽江独特的文化魅力。短短半年实习期,她参与的直播为景区积累了5万多粉丝,单场最高观看人数近2000人,用课堂所学切实提升了景区品牌影响力。这是丽江师范学院扎根地方,以特色职业教育精准服务文旅产业的真实写照。

三十余载深耕,培育行业栋梁

自1992年敏锐抓住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契机,率先在云南省开设旅游管理专科专业以来,丽江师范学院(前身为丽江教育学院)便与地方文旅发展同频共振。三十余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5000余名旅游专业人才。他们活跃在丽江、滇西北乃至全国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近百人已成长为当地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学校也因此被业界誉为“滇西北旅游业的‘黄埔军校’”。

随着旅游规模扩大,学校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推动丽江旅游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助力丽江在云南率先实现导游人员大专学历、经营管理层本科学历达标,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学校与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担丽江市导游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新晋导游岗前培训和景区管理人员培训,近三年高质量培训3000余人。

目前,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打造出一支兼具扎实教学理论基础和熟练旅游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双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队伍,建成集合咖啡调酒、茶艺、形体训练、同声传译和英语民族文化宣讲等功能单元的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对接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2024年,丽江接待游客8064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居云南首位,文旅产业成为丽江第一大支柱产业。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主动服务文旅产业,先后与玉龙雪山管委会、丽江白鹿国际旅行社、丽江东巴谷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希尔顿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20多家旅游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教学、共建实习基地、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等形式,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人才错配问题,实现学校教学、企业招聘、学生就业的多方共赢。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艺术教学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是另一大亮点。丽江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学校创新艺术教育,主动对接文旅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商品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五化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中,学校开设“东巴画技法”“东巴装饰画”“东巴旅游工艺品设计”“东巴画创作”等特色课程,夯实学生的民族艺术创作功底。同时,学校与本土文化创意企业深化合作,围绕东巴象形文字、东巴图腾、纳西三多神等元素,引导学生挖掘丽江特色内容,打通教学、实践、创作前端与生产、推介、销售市场端的全流程,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无缝衔接。目前,这一产教融合新模式已从校园走向市场,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认可,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文化赋能,瞄准新业态

随着文旅消费市场变化,传统观光体验游正向个性化、高端化、多样化转变。丽江提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战略,加快发展婚庆旅拍、乡村旅游、夜间旅游、研学旅游、遗产旅游、康养度假、旅居等特色文旅业态。

学校顺势而为,依托建成的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遗产旅游研究基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纳西学研究院)、丽江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推动丽江旅拍摄影行业高质量发展”“丽江打造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门户枢纽”“丽江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等研究,参与丽江市旅游民宿服务规范、农家乐经营服务基本要求、旅游马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马队管理基本要求等地方标准和旅游规划的技术评审与决策咨询,策划实施丽江文旅职业培训学校等,为地方政府和文旅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旅游转型发展新目标,学校推进专业集群整合,改革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思维,努力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导游+艺术(演艺)、酒店+电子商务、旅游+外语、旅居+文传(策划宣推)、康养+市场营销、文化创意+艺术、生态旅游(户外)+体育等领域成为新的发力点,力求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同时,学校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和“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大力开展相关新职业和新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评价,探索民宿管家培养新路径。这一构想得到丽江古城管理局的积极支持,研究论证已全面展开,有望进入实施阶段。

从为行业输送第一批专业人才,到如今精准对接新业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丽江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不断擦亮“一个标杆、一个智库”的品牌特色。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做强做优做特旅游专业群,为当地文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坚实、更前沿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丽江师范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