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先哲智慧给青春解惑

——莱芜职院建设传统文化育德润心体系

发布时间:2025-07-15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滋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灵?这个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命题,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日前举办的《寻找安详》选修课成果展示研讨会上得到生动诠释。研讨会通过课程展示、专家报告、成果分享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缓解青年心理压力、塑造健康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价值。

文化育人,从经典智慧到心灵滋养

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在主题报告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练为“给、守、勤、静、信”五大核心理念。他认为,这些理念正是解决当代青年心灵困惑的密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青年学生更需要学会‘安住当下’的智慧。”郭文斌分享了“寻找安详小课堂”实践案例——通过传统文化引导,许多学生找到了应对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重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文静用“切己体察、切磋琢磨”概括了文化育人的要义。她指出:“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让学习者在体悟中实现自我成长。”这一观点得到实践的印证——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书写感悟、实践体认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智慧内化为精神养分。

实践创新,从课程建设到育人体系

莱芜职院院长徐运国介绍了学校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评价改革全过程,形成了“理论研修+实践锻炼+考核激励”的培养体系。同时,学校建立了学生文化素养成长档案,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跟踪评估育人成效。

这种系统化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研讨会上展示的学生成长专题片显示,参与课程的学生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价值追求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一名学生代表分享道:“《寻找安详》课程教会我在浮躁中保持定力,在压力下找到平衡。”

未来展望,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想要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育人网络。郭文斌强调:“传统文化要走出书斋,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心灵。”

莱芜职院党委书记孔祥敏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实施师资赋能工程,提升教师文化育人能力;二是拓展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体悟文化精髓;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育人成效评估体系。

与会者一致认为,《寻找安详》选修课程实践证明,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滋养青年心灵的重要源泉。想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育人目标。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