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领读者说

站在“上游”去教学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丰克增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上游思维”强调凡事向更深处多掘进一厘米,找到更上游的问题。它要求教师跳出技术性操作的局限,回归教育本质,从理念、关系和系统层面寻找答案。带着“上游思维”,我在《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这本书的暑期共读活动中,建构了关于学习观、教学观和任务观的新的认识。

学习观:学习的上游是思考。学习是什么?是听讲、做题、记笔记,是读书、批注、做摘录……学习的方式多样,但要存异求同“提取公因数”,那会是什么?我曾迷惘:笔记写得精美悦目,缘何一些基本问题却答得一团糟?批注勾画密密麻麻,缘何表层的逻辑却理解凌乱?要圆满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把学习的内核和机制搞清楚。值得关注的是,《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一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发生的标志是学生亲历思考的过程。所有的认知学习都必然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深刻与否,与原有知识联系的强弱,是影响学习有效性和持续性的因素。那种徒有形式而缺少思考过程的“假性学习”尤其值得警惕。

教学观:教学的上游是助学。教学是什么?是备课、讲课、批作业,是提问、组织、管学生……教学的方式多样,课上、课下,动手、动口、动脑不一而足。那么教学最本质的要素有哪些?在课改进入素养时代之际,教学又面临哪些转型?我很焦急:以听讲为主的课堂何以培养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对话中心的课堂何以培养因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一书指出,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移是当前课堂改革的实质所在。教师的专业功底不是说出课堂上的流畅台词,而是体现在帮助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设计,课堂现场的组织能力和面对学困生精准的“帮助学习”。我明白了:既然所有的学习必然经过独立思考,那么教师的行为模式就必然适时转型,从控制中放权以启发学业责任,从任务中放手以培养学习能力。

任务观:任务的上游是问题。任务是什么?是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是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展示……任务有多种形式,纸笔任务、实践任务、探究任务等不一而足。那么任务的要素和特征是什么?我很困惑:为何常态课大量充斥着听讲、问答和刷题?这些任务里有深度思考和真实学习发生吗?要实现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重新审视任务的定位、形式和价值势在必行。《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一书指出,学习任务是一种有目标,且注重认知、交往和实践过程的问题指向型学习活动,是学习的支架和推进工具,是决定学习能否真实发生的重要条件。任务的核心是问题的设计,而问题既包括事实性问题,也包括探究性问题,是促使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关键。由此,我认识到,要发动学生的思考马达,实现教师真正的助学就必须抓住问题这个驱动任务的牛鼻子,兼顾学习任务其他特征,让任务设计优先于教学设计,以学定教,让教于学。

可以说,这本书刷新了我的学习观、教学观和任务观,帮我打开了一扇窗。

(作者单位系重庆两江新区西大附中星辰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0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