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扎根湖湘沃土 彰显“三农”情怀

——湖南农业大学唱响“新时代之歌”

发布时间:2018-12-25 作者:李苗 吕志 刘启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湖南农业大学办学始于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是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是农业部门与湖南省政府部门共建大学、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内一流农业大学。

从“农为本业”到“科教兴农”,从“救国帜志”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从“开门办学”到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从“进德修业”到“全国文明校园”,湖南农业大学一步一个脚印,继承优良传统,凝练办学特色,一代代农大人筚路蓝缕,百年学府薪火相传,结出累累硕果。这些硕果凸显在官春云院士的油菜花里、展示在陈立云研究员的优质水稻里、凝结在石雪晖教授的甜蜜葡萄里……115年来,湖南农业大学风雨兼程,以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为起点不断发展壮大。走进新时代,这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正一如既往地扎根湖湘沃土,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道路上行稳致远,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续写辉煌,唱响了一所百年农业名校的“新时代之歌”。

    可歌可泣

    承百年修业传统

1903年10月8日,湖南教育界3位名人周震鳞、俞蕃同、许直出面呈请政府批准创办了修业学堂。1912年1月,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推出“壬子葵学制”,颁布实行包括《学校系统令》《中学校令》在内的一系列规定,“修业学堂”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中学校”。

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突起,爱国救国热潮汹涌,儒将尽显风流。修业缔造者周震鳞与对曾国藩治军方略推崇备至的黄兴在两湖书院同窗五载,志同道合,虽执教于明德学堂,却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备受爱国进步学生拥戴。周震鳞先生在主办“修业学堂”的同时,积极参与组织“华兴会”,成为当时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分子、“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和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学生徐特立,以及徐特立的学生毛泽东等一批有志之士先后到“修业”执教。

毛泽东1919年受聘为修业小学部主事,以此为掩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创办了革命刊物《小学生》《湘江评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还在修业领导长沙各校学生总罢课,发起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大大推动了省内外的反帝救亡运动,为修业学校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共同的理想与志向使三代革命家走到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毛泽东尊称徐特立“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今天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的故事还广为流传;毛泽东亲切接见徐特立的老师周震鳞,并尊称为“祖师爷”的美谈也是青史有载。一代开国领袖、三代教育家先后结缘“修业”,这绝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修业”之大幸,更是中华民族历史重任之使然!

“修业”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召力,就在于创办之初就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创办人周震鳞先生将学校命名“修业”,旨在开宗明义。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业”始终把农业作为根本而“务本崇实”,惨淡经营,不弃不舍。1923年2月,“湖南私立修业中学校”停办中学,改设农业职业学校。随后,购置长沙南城外十里新开铺熊家巷为农业部门校址,建设教室和寄宿舍,往南京聘请教员,积极发展棉作、园艺学科。至1923年4月,“修业”农业部开学,进一步明确其定义,“所精之业为农业”。倡导学生为振兴农业,刻苦坚忍。时至1930年,“修业”办农已7年,一直以“修业”学校农业部为名,1930年12月,校名改名为“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1934年6月,“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恢复高级农科,校名更名为“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修业”虽为私立学校,却超越了当时的官办农校,在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里,培育了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毛泽东、徐特立、黄兴、王首道、毛泽覃、欧阳梅生、欧阳立安等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国防科技大学著名教授曾石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中国著名诗人吴奔星、著名击剑教练文国、著名作家张扬等,也都在修业学校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修业不仅重视人才培养,而且注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湖南稻米改进、棉麻研究、园艺园林、茶叶种植与黑茶制作等诸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在湖南水稻育种方面,培育出“小南粘”“粒谷早”“修农一号”“修农二号”等优良品种,在全省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当时全国的权威刊物《独立评论》有专文介绍,声称“湖南水稻改良,修业开先河”,1941年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创办之初,亦以“培植高度农业技术人才,研究高深农业理论,以负改进湖南农业生产”为使命,“养成刻苦耐劳、品行方正有学识有技能之专门农业人才”,虽历经磨难,命运多舛,但始终抱定办校之初心,为实业救国出力,在湖南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曾担任“修业”40年校长的彭国钧先生更是以“蓑衣斗笠是我们的制服,锄头扁担粪桶是我们的工具,镰刀枝剪是我们的武器,纸笔墨砚是我们的宝贝”告诫学生,“于教室讲授研究外,特别注重农场实习,如挖土挑粪除草犁田插秧剪枝等体力工作”。正因为上至校长教师、下至历届学生,都辛勤耕耘,故总是得到上级的肯定。当时的教育部曾嘉奖道,“修业学校以朴诚奋勉的校风,洵他处所难多觏”,并授予学校“为时养器”的匾额,授予校长彭国钧三级褒章。修业学校40周年校庆时,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还亲笔题写了“民生在勤”的铭言以资鼓励。

    可圈可点

    风雨砥砺数十载

1950年,湖南省政府部门考虑到湖南为农业区,农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当时仅有湖南大学办有农业学院,于是动议接管“修业”学校,并升格为专科学校。1950年下学期,“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由湖南省政府部门接办,改名为“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1951年初,湖南省政府部门决定将湖南大学农业学院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经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核准,任命李毅之为湖南农学院院长,租长沙市韭菜园圣经学院旧址为临时校舍。

1951年3月9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建校典礼,湖南省政府部门领导、修业校友王首道出席典礼并作了讲话,强调“农学院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农业建设人才,以迎接伟大的经济建设高潮”。首任院长李毅之阐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作合一,建立一个新型的、正规的农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湖南农学院”校名。从此,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发展时期。 

在农学院组建之初,首任校长李毅之一上任就在全国各地聘请了20多位教授来校执教。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农业教育事业的忠诚,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湖南农学院,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学术活动中完成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不愧为建校立业的元勋。有如国际友人韩籍园艺学家柳子明教授、农业经济学家卢爱知教授、水稻育种专家周声汉教授、植物生理学家胡笃敬教授、作物遗传学家裴新澍教授、苎麻专家李宗道教授、茶学家陈兴琰教授等。他们在农大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或成为全国和湖南省数届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或委员,或为中国蔷薇赢得了世界地位,或为世界开辟钾肥资源新途径,或首次提出与当时在世界上占支配地位的美国科学家希尔斯的“三型学说”不同的新理论“亲缘学说”,或被称之为“当代麻神”,或成为学校某一学科专业或课程的开创者,他们的名字和业绩永远值得铭记。

1994年,随着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湖南农学院报经省政府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标志着学校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采取培养和引进结合,组建了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高层次师资阵容。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探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基础加模块、主辅修制、“六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不同需求作出了贡献,并在2001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都获得优秀。

    可喜可贺

    续世纪湘农辉煌

通过下面的数据,或许能更真实地聆听学校强劲的发展足音,更真切地感受学校铿锵的前进脚步。

2013年,根据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湖南农业大学成为中国进步较快的十所大学之一。

2014年11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2015年7月,农业科学领域进入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2016年,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湖南农业大学在中国大学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中荣登第95位。同年,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成立;与波兰弗罗茨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进一步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领域和层次,培养国际高端农业人才,为加快推进湖南农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学和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是湖南省较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翻开湖南农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画卷,农大人总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敏锐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名师荟萃,群星璀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7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两人,高级职称专家827人,博士生导师310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等81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322人;有教育部门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两个、农业部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湖南省创新团队6个,国家教学团队两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

在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目前,学校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9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45人。现有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别“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别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4个。获得国家级别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14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茶叶、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科研项目质量的提高,伴随着科研成果的层出不穷、科研层次的不断升级。2014年,由湖南农业大学领衔组建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别“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创了湖南省省属院校“之冠”和“仅有”;2015年,该中心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亿多元,带动农民增收超100亿元。由刘仲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项目“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的技术成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大力提升了黑茶产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17年,官春云院士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开放办学,教学成果出精品,双创人才培养显优势。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了一条以基层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双创教育之路,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得益于学校始终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得益于十多年不断探索实践,学校始终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实施“四措并举、三轮驱动、两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四三二工程”,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双创人才。学校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别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6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别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全国农业硕士实践教育示范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1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5项;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两篇获提名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朴诚奋勉是农大精神的内核,一脉相承且矢志不移。持续15年,实施“求真”“求善”“求美”“求实”“求特”“求强”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持续16年,开展“校领导接待日”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持续30年,开展特色国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师生国防观念和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育人,文化是根。长期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坚持发挥青年学生的生力军作用,使青年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2017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湖南农业大学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成为湖南省仅有获此殊荣的高校。这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的评选。此前,湖南农业大学先后于2005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教学名师官春云,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十八大党代表石雪晖和全国模范教师、感动湖南年度人物陈立云,省模范教师肖浪涛、茶叶专家刘仲华等一大批先进教师典型,成为引领校园文明的“风尚标”。模范群体的“雪球效应”持续“升温”,模范群体的队伍不断壮大。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师生踊跃参与“三下乡”“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大量涉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惠及全省几十万农民。

秉承“务本崇实”传统,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湖南作贡献。日前,教育部门首次组织开展“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活动,“茶产业‘互联网+品牌’精准扶贫项目”成功获批,为湖南省仅有的入选项目。作为湖南省仅有的高等农业院校,湖南农大在长期的科技扶贫实践中,形成了科技扶智、产业扶贫的特色扶贫模式。2016年,学校发挥科技优势帮扶湘西花垣县新科村发展特色产业,提前一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此基础上,还探索出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打造“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专家服务站”三级推广服务体系,一大批专家学者以及博士团、硕士团奔赴农村生产一线,把业绩写在大地上,彰显了农大人强烈的社会担当。

2018年10月,湖南农业大学获评成为湖南省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可望可及

    继往开来从头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天的湖南农业大学前承“修业学堂”,继启“湖南农学院”,迄今已走过了整整115个春秋。庆贺华诞之际,恰逢学校“十三五”发展蓝图绘就之时。展望明天,我们既信心满怀,又深感任重道远。

2018年10月8日,湖南农业大学迎来办学115周年。五湖四海的校友齐聚母校,出席了首次校友秩年返校日活动。返校校友们汇聚母校,寻梦校园生活,游览第一教学楼、校史馆、老校门牌坊、学生五舍和六舍、图书馆观景台等校园风景,共同为湖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11月2日,国家领导人考察调研湖南农业科技创新情况。他充分肯定学校在水稻、油菜、茶叶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勉励要坚持农业大学姓农,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1月14日,省领导到湖南农业大学调研。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三湘、服务“三农”,创建国内一流农业大学,在全省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贡献。要在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马坡岭下,浏阳河边,这一片灵秀的土地,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爱你光荣的昨天,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光辉照耀一年又一年。我们爱你灿烂的明天,万千优秀的学子,成为科技强国的中坚。我们朴诚奋勉、求实创新,愿把智慧和汗水奉献。湖南农大走进新世纪,如日中天。”回顾湖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的光辉成就与百年荣光,湖南农大人将继续秉承百年传统,坚守铸世纪辉煌的初心,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们深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学校全面建成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李 苗 吕 志 刘启定)

《中国教育报》第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