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好“母语”,留住文化的根

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本报记者 却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化周末 第129期

“语言保护不只是记录和保护语言符号,更要记录和保护人类的语言知识系统。”在近日举行的2018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呼吁,不同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以及社会部门和学科之间应当加强紧密合作,制定一系列技术和工作标准,共同保护全球丰富的语言资源。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数据联盟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语言资源保护”“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语言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共同研讨语言资源和语言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中国有100多种语言,有丰富的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但是真正理性地认识到语言是一种资源,把语言资源作为国家语言规划的重要理念,并且在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语言资源保护行动还是近年来的事情。在李宇明看来,语言保护有语言保存、语言保育、语言资源开发三个层次,要重视活的语言生态保护,而不只是保护语言样本;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母语、母方言,那么这种语言就至少可以延长20年到50年,也为人类语言保护提供更多的时间。

面对“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鼓励自己孩子不讲方言而讲普通话”的现象,李宇明坦言:“现在提倡中国公民应该掌握‘三语’:从小学好家庭语言,这是留住文化的根;上学学好通用语,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很好地生活;到三四年级学习外语,将来能够和全世界交流。父母让孩子多掌握一种语言,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