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看教育如何潮起海之南

发布时间:2019-03-10 作者:本报记者 禹跃昆 柯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系列报道③

30岁,而立之年,海南迎来了自身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这一次,世界的大门向海南打开。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再一次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一时间,琼岛教育人倍感振奋,深化教育改革之潮也随之澎湃,“百万人才进海南”、候鸟人才计划、“两校一园”工程、超级大学、国际教育岛等先后震撼出炉……

海南教育能否奏出华彩篇章?能否让世界听到海南的教育声音?让我们听听代表们的期待与建议。

举全国之力缓解人才之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

“总书记的定位非常准。”在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看来,人才是海南发展的瓶颈所在。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海南体量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一个区域发展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人”。

30年前发生的一幕,至今让人心潮澎湃:国务院宣布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一时间“到海南去!”“比特区还特!”的口号响彻全国,“十万人才过海峡”的盛况成了传奇。

2018年5月13日,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计划,发出包括住房补贴、自主创业、子女入学甚至医疗服务等在内的“超级红包”,其渴望人才之急可见一斑。

从曾经的“十万人才过海峡”到如今的“百万人才进海南”,琼岛的每次澎湃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才流入。为什么?全国人大代表、海南思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光一一列出:重大科研攻关、重大项目落地、服务业配套及国际交往等领域的快速增长,仅依靠本地培养,远远不能弥补短时出现的巨大人才缺口。

怎样才能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王长仁和韩金光几乎给出同样的答案:地位、平台和保障。而查阅海南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可见,海南引才正是剑指这三个方面。

2018年11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带领着1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来到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主动招揽人才,邀请了北大、清华等12所知名高校负责人。沈晓明热情向国内外人才发出邀请:“海南是一个能让你实现梦想和抱负的地方,海南还有诗和远方等着你。让我们一起去海南。”

多么相似的声音!而这只是序曲。

被评价为海南建省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待遇最优”的人才引进工程——“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自实施3年来,以“1名好校长+5名好教师”模式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教师300名,吸引了29个省份的3220人报名,省财政安排1.5亿元用于保障。

除了“硬性引才”,海南省凭借着全省唯一热带省份的优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积极开展“柔性引才”:高校实施“冬季小学期”吸引名家大师来海南过冬期间授课,职业院校设立中职特聘兼职教师专项招揽能工巧匠。

来自全国的闯海者们,再次会聚海之南,一时间琼岛舟楫繁忙、人潮涌动。

办好中小学激发内生动力

解决海南人才匮乏的根本之举是什么?王长仁和韩金光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办好基础教育。

王长仁认为,只有基础教育打牢了,塔尖的高等教育才能直抵云霄。“合作办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外来优秀学校的引入为本地学校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本地办学者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韩金光说。

正如他所言,近年来海南合作办学的探索,可谓风生水起。

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共同合作下,一个新生的合作办学实体——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在这片火热的试验田里落地。3年后,这所当初不被看好的学校首次中高考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前茅,引爆全岛,成为一条搅活当地一池春水的鲇鱼。

在北师大万宁附中的引领下,万宁市中小学校比学赶帮,整体教育质量快速回升,本来要去海口和三亚的学生纷纷选择了回流。

合作办学的模式在海南获得了极大成功,尤其是在总书记“4·13”讲话后,全省合作办学步伐随即加快。

2016年1月,海南省启动“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即在“十三五”期间,每个市县引进省外优质教育资源,至少办好一所优质中学、一所优质小学和一所优质幼儿园。

2018年以来,湖南师大附属定安中学、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中央民大附中陵水黎安实验小学、北京大学附中海口学校、北京大学附小海口学校、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清华大学附中文昌学校等9所优质学校正式开学,共提供优质学位约1.7万个。

为了避免“优质基因”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海南省政府于2017年6月出台“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实施意见,从办学经费、人员编制、土地划拨、税费减免、招生计划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全省18个市县已引进或正在洽谈的合作办学项目46个,其中14个市县22所学校和幼儿园已落地办学。

韩金光提醒说,海南并不是文化沙漠,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璀璨的文明。“如果外来和尚念不好经,一样会遭到本地人的轻视。”他建议要有淘汰机制,学校办不好要亮出红牌,并有严格的评价和问责机制,警惕合作办学空壳化,“不能只是引进一个牌子,要扎下根子”。

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开放岛

去年两会期间,沈晓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改革开放是海南与生俱来的基因。

自创办伊始,海南经济特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全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试验田”作用。

“之所以成为‘试验田’,是因为海南有很多优势。”王长仁说,例如特殊区位优势、经济特区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试验风险小的优势。以区位优势为例,海南是我国唯一一个热带省份,热带、海洋资源丰富。

正是基于此,王长仁所在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5年由原先的琼州学院更名为现名,探索利用热带与海洋资源,寻找办学突破口,开启转型特色发展之路。“原先面临办学困境,招不来生源。”王长仁说,现在学院有了办学方向,全校上下对于转型发展动力十足。

获得转型发展充足动力的还有海南大学。瞄准“双一流”,海南省印发《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工作方案》,力争让海南大学在2020年、2035年、2050年实现3次跃进,建成具有热带农业、热带海洋、国际旅游等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和中国热带最美校园。2018年,海南大学获得财政拨款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亿元。

韩金光则以体制机制优势为例介绍说,近年来全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小政府、大社会”扁平化管理模式、燃油附加税改革、取消12个市县GDP考核、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为外来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体制机制的巨大红利下,海南正在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地方”:以“超级大学”为抓手,采用“大共享、小学院”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服务“一带一路”,打造留学海南新基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6个。

潮水涌动,教育与自贸区的南海故事还在继续。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0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