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定西市管辖,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红军长征过境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通渭召开了彪炳史册的榜罗镇会议。
“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通渭县抢抓国家“全面改薄”政策机遇,把“全面改薄”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党政领导重视、规划先行、加大投入,教育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2018年,全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2014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全面改薄”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认真谋划实施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新建维修校舍及改造运动场,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二是优化布局结构。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既在乡村办好家门口好学校,又在城区征收划拨土地360余亩,新建义务教育学校4所,新增学位6500个,化解了城区大规模学校的大班额问题;改建乡村寄宿制学校36所,师生食宿、饮用水、如厕等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办学品质显著提升。
三是确保底线达标。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逐校推进,配齐完善音体美器材和信息化教学设备,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达到国家“二十条底线”标准基础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依托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管理系统,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协调的机制,实现了“全面改薄”项目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
五是服务教育教学。依托“互联网+”,在全县所有学校推进“阳光课堂联盟”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小规模学校“温馨教室”。特别是依托县内红色资源和书画品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书画艺术教育,持续深化德育建设,涵养办学特色。
“全面改薄”让我们义务教育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短板”得到了弥补,D级危房上课、睡“大通铺”、缺桌椅电脑、缺图书器材、缺运动场所成为了历史,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由衷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坚信随着“全面改薄”项目的进一步提升,为推进教育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举全县之力,履行好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责任,真正做到“再苦不能苦孩子”,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工作要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为抓手,拿出过硬的举措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县内“学校是最漂亮的、校舍是最安全的、教师是最令人羡慕的、教育是最令人放心的”办学目标,使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社会放心人民满意。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发展责任。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一个比例”逐年提高。
二是加快“两类学校”建设。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基本均衡成果,着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2019—2020年计划投资1.23亿元为34所寄宿制学校新建校舍2.74万平方米,购置生活及教学设备1649台件套;投资660万元为61所小规模学校新建校舍,购置教学设备159台件套。
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帮扶等多种渠道,加强中小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装备配备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体制完善、机制灵活、规范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教育工作内涵发展教研方案,做好推进落实,优化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大力开展减负活动,推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通渭县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6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