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美丽中国需要垃圾分类新时尚

发布时间:2019-06-06 作者:金佩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并赞扬垃圾分类,称这项工作是“新时尚”。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指示和明确要求,提高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站位。垃圾分类看似家庭和个人生活上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资源节约使用的“大事”,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对环境、对人民群众健康的损害,对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意义重大。

实施垃圾分类正当时。如何降低垃圾总量、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减少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近些年,随着持续不断地开展环境教育,老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逐步加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观念也逐步被理解和接受。在还没有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的情况下,一些家庭自觉将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投放。故而实施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要转变长期以来盘踞在人们心中“垃圾就是拿来扔的”“垃圾处理是环卫工人和环卫部门的事”等习惯思维,确立垃圾分类的观念,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非易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对待垃圾问题上落后的认知到“时尚”观念的革新和转变,是一次垃圾分类投放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学习提升,远而言之还有助于国民基本素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与引导;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场艰巨斗争、一个系统工程、一项科学事业。在推行垃圾分类这项事业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学校教育部门更是责无旁贷。

广大中小学要深刻认识实施垃圾分类的长期性、永久性,自觉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育范畴。要立足长远,循序渐进,防止宣传教育活动落入口号式、运动式的窠臼。学校可以将垃圾分类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可以通过音体美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各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可以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养提升的高度,开展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把参与、支持垃圾分类作为一种善行,一种美德,更是依法、守法的表现;按照推行垃圾分类的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可以对原有的环境教育课程进行扩充和修订,增补相应的内容;可以把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鼓励中小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过程中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和操作员,提升家务劳动的质量和品位。

广大师生要积极做好社会群众推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通过家委会、家长会,通过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做好宣传教育,上好“垃圾分类课”、讲好“垃圾分类故事”,让社会群众掌握精准分类投放垃圾的知识与能力;在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增强社会群众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自觉性、主动性。

当前,实施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机构的设置都已经到位,需要的就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等各司其职,真抓实干,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循序渐进,避免老百姓在前端做了垃圾分类,却因终端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最终又把垃圾并在一起清运和处理等伤害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情况发生。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6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