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二十年帮扶不了情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与湖南桑植县芙蓉桥中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18 作者:本报记者 李伦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地处湘西的桑植县芙蓉桥中学,位于繁华首都的建华实验学校,两所相距1000多公里的学校,因为一个助学故事,神奇地有了紧密的联系。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李金初和芙蓉桥中学教师刘梅。“都是80后。”近日,初夏的细雨中,80岁的李金初边拉着80后刘梅合影,边笑着说。

时间倒回21年前。1998年7月,桑植县遭受特大洪灾,时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的李金初,带着十一学校和建华学校两校师生捐赠的40多万元,为当时的桑植文明路学校建起了一幢综合教学楼,刘梅当时还是县里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被称为健康“四大隐形杀手”之一的I型糖尿病正严重影响着她的学习生活,但在医院进出无数次的她学习成绩依然不错。

2004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金初得知了刘梅的故事,当时他带着北京十一学校的3名学生看望了刘梅,为她带去了6万多元师生捐款,并大力宣传刘梅的事迹。2005年,刘梅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中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还将自己从5岁起就与病魔顽强搏斗的故事出版成书《刘梅日记》。2006年,刘梅进入北京十一学校读书,学校承担了她所有的学费、生活费。2008年,一心想当教师的刘梅顺利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学的是教育学。

2018年寒假,刘梅到北京看望恩人李金初,此时已担任民办校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的李金初让刘梅给学校师生讲讲自己的故事,介绍她所任教的芙蓉桥中学。“湘西学校跟我们学校太不一样了。”“我们能为你做什么?”听了刘梅的讲述师生们很震惊。

3个月后,建华学校副校长赵晓梅带着23名学生来到了芙蓉桥中学。尽管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还是对这里的现状大吃一惊。

怎么帮?当了40多年中学校长的李金初,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即教育是为人生服务的,人生才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中心。他主持下的建华学校,正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实现了快速且高水平的发展,成为北京名校。“在芙蓉桥也试行?”经过几次磋商讨论,2018年7月1日,建华学校和芙蓉桥中学正式签署协议实施帮扶项目,李金初还动员北京中科科教公司为项目捐款150万元。教师培训、校领导定期前来指导、优秀教师支教……建华学校对芙蓉桥中学的一系列帮扶逐渐开展了起来。

“变化真的不是一点点。”芙蓉桥中学校长蔡铠以学校目前的英语课差异化编班举例说,所谓编班,就是按照学生各自的水平和意愿自由选择,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间随时流动。“听说有这个实验,我就从外地转学过来了。”初一学生王宇轩说。

“对芙蓉桥中学的帮扶我们还会坚持下去。”李金初说,今后他和同事们还将选择湘鄂西其他乡村学校,在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校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8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