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父亲从来没有离开过

发布时间:2019-06-20 作者:高闰青 来源:中国教育报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庄稼人,一辈子辛劳而清贫,默默为儿女们付出朴素而深沉的父爱。他用简单质朴的言语给我温暖和力量,用坚韧无声的行动给我希望和动力,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农家女孩成长为大学教授,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

劳动是生存之本

父亲教我们从小学做农活,还专门制作小巧的农具,给我们使用。

“封秋”时节,猫着腰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钻来钻去,又闷又热,每次“封秋”回来,我就浑身又疼又痒,把自己抓得红一道紫一道。少不更事的我曾经心存不满地问:“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小就去劳动?我将来可不一定种地!”父亲正言道:“这是生存之本,人人都要学会。劳动能够磨炼人,教人学会吃苦耐劳,经过劳动才有收获,不论你将来做什么工作都是这样。况且,技多不压身,多学点儿本事,以后都会有用处的。”

那时的我对父亲的话似懂非懂。后来,少年时干农活获得的劳动技能和生活体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深远,为我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至今仍非常怀念那些被汗水“浇灌”过的充实日子。

读书能改变命运

父亲没上过学,但他能体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清苦的一生中,他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地供儿女读书,以弥补他“没有文化”的缺憾。

我考上高中那年的整个暑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全家人都因我上学而纠结难受,只有父亲一直默不作声。报到那天,父亲坚持送我去学校,我是班里最后一个报到的。后来班主任告诉我,那天他对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父亲希望我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言辞,质朴而又恳切。

高中三年,父亲一直坚持为我送干粮,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耽误。有一天,下着大雪,我课间出去活动,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我心里顿时一惊:是父亲!他冒着大雪来给我送干粮,因为不想打扰我上课,就在走廊里一直等着。父亲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穿着单薄的大衣,鼻头通红,冻得不住地跺脚。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鼻头酸酸的。我连忙奔向父亲:“爸,你怎么不叫我!”“我等一会儿不要紧,你学习是正事,可不能耽误!赶快回屋吧!”说完,他把一包葱花油饼和一瓶萝卜咸菜塞到我怀里就离开了。

我望着远去的父亲,他缩着脖子,背略微有点儿驼,大雪映衬下,身影却显得格外高大。从那一刻起,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决不辜负父亲对我的殷殷期望。后来,我读了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进站做博士后,靠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公家的事不能耽误

1990年8月,我大学毕业,拿到了沁阳市教育局开给我的报到证,到海泉中学上班。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老师,并且幸运地留在了县城。梦想照进了现实,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全家人和我一样激动,尤其是父亲。我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是家里第一个吃“皇粮”的城里人,父亲走在村子里满脸都是掩盖不住的自豪。为了让我安心工作,父亲除了按时给我送粮送菜,还不让我下地干活,哪怕是在农忙时节。有时候我会趁周末回家帮忙,父亲总是对我说:“家里的事情我们自己做得了。你领着公家的工资,就该做好公家的事情,公家的事不能耽误。你是一个当老师的,不能误人子弟。”

听到这样的话,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敬重,他让我认识到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从教近30年来,每当我工作中因困难而畏缩、因事情繁杂而懈怠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话:“公家的事不能耽误。”

做自己喜欢的事

父亲是个戏迷,一辈子都爱哼唱当地的戏曲老怀梆,也很热衷于组织村里的戏曲活动,喜欢和请来的戏曲演员攀谈、学戏,还请他们来家里吃饭。那时候人们抽烟还以旱烟为主,抽纸烟是很奢侈的,可父亲曾经用一包纸烟请唱戏的师傅给他画了一个大脸谱。每次讲起这事,父亲总是神采飞扬。

我问父亲怎么舍得花这么大的代价画一个脸谱,他说:“喜欢呗!人能够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满足自己一个美好的心愿,花点儿代价也值得。”父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有自己的爱好,并且积极去追求。这正是父亲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一种生活态度。

父亲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影响了我的人生,我最喜欢的事莫过于读书求学、教书育人。因此,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大学,一直把坚持读书学习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每每想起父亲的话,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便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父亲离开人世已经9年了,我曾经无数次梦见父亲。梦里的父亲总是戴着草帽,骑着他那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粮食和蔬菜……原来,父亲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早已化成一个清晰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深处,温情而有力,深刻而久远,激励着我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