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对不同类型教师考查不同成果——

南通大学:“多把尺子”量教师

发布时间:2019-07-13 作者:本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范苏 来源:中国教育报

“真没想到,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1986年出生的王舒雅,是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她直接获评教授,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

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教学成果和实际贡献。2018年,南通大学出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创新,提出教师如果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级别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等,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

新的职称制度施行以来,南通大学已有16名业绩突出的教师获评高级职称。“学校的新政策增强了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要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该校理学院教师郭跃华说。

通过认定评审渠道获评教学为主型教授的郭跃华,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一等奖,但由于教学任务重,他很少能抽出时间做科研。在新制度下,郭跃华不仅获得学校颁发的卓越贡献奖,还通过认定评审渠道获评教学为主型教授。“学校施行的新制度,让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为一个目标付出并有收获。”郭跃华说。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哪里,人才培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南通大学,只要教师取得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大学应当有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评价人才的眼光和胸怀。”

除了实行注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的职称认定评审外,南通大学还相应地优化了人才分类管理和评价,在传统的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等专业技术职务类型之外,增设了社会服务型专业技术职务,鼓励教师开展横向项目研究和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在产学研合作、决策咨询、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发展。

人才评价的类型丰富了,标准也更加细分。为更好地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南通大学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如对“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主要考查实践应用成果;对“教学为主型”教师,主要考查教学类成果。

1990年出生的葛明政是南通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2018年一进校工作就享受到了校聘教授的待遇。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他又直接被认定评审为教授,跨越了任职年限的“门槛”。

尽管年轻,但葛明政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就有3篇,还拥有6项发明专利。

近两年来,南通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像葛明政这样的年轻学者:1986年出生的姚勇教授,在超分子有机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发表了高水平论文3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1988年出生的张二浩副教授,在免疫细胞治疗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一区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高达34……

“让高校智力资源‘动’起来,激励政策是关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制度驱动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一些领域填补空白,促进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干事的氛围。”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13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