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时代劳动教育怎样落地生根

——访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

发布时间:2019-11-12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曹奕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至2022年,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建立100个市级以上示范基地,创建100所示范学校,形成100门精品课程,评选1000名优秀导师,表彰10000名优秀学生,在全市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由市政府印发文件推动劳动教育,此举基于怎样的考虑?《实施意见》明确了哪些要求?记者为此采访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

把劳动教育提到新高度

记者:常州印发《实施意见》,基于怎样的背景与考虑?

杭永宝:常州一直都很重视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比较早地进行了整体谋划。2009年,针对当时市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周一到周五空置、周六周日爆满的情况,我们投入1.3亿元,把它打造成了劳动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在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发展至今,已经拥有26个工作室,开设了21门课程,每年能够接纳市区23所初中、8所高中3万余名中学生集中参加学习。这意味着在中学阶段,常州市区的所有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度过8天时间,其中初中4天、高中4天,用来学习他喜欢的劳动技能。

尽管有一个好的基础,但我们发现劳动教育的落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各方面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有效的方法手段等。

党和国家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第一任务,如何落实好这个任务?常州的《实施意见》会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能够破解劳动实践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索多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

记者:《实施意见》有哪些特点,是否有可操作性?

杭永宝:此次《实施意见》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它重点解决的是劳动实践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等问题。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强调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强调要在市、区两级建立劳动实践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常州市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站”。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等。

三是强调部门联动,《实施意见》将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发改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20余个部门推进,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的重点,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实践资源。我们还打算在金坛的花山、武进的嬉戏谷等地建立规模较大的基地,让距离常州市区较远的孩子也能够享受丰富的劳动实践教育资源,目前这些基地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我们对全市已经创建的467个综合实践基地进行梳理,制定准入、考核、奖励、退出机制,打造全方位、全学段衔接、全社会参与的基地群。当然,学校本身也要加油,配备更多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因地制宜开辟实践场地,开发学生喜爱的劳动课程。

我们也在考虑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劳动教育的体量这么大,钱从哪儿来?师资、场地、上课的耗材怎么解决?我们的理想状态是政府、学校承担一部分,家长也出一部分。之前我们在做问卷调查时,曾经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就家长们的反馈看来,一次劳动实践支出300元,是他们认为比较合理的范围。

开启学校劳动教育新局面

记者:《实施意见》已经颁布了一段时间,目前系统内及各学校的反馈情况怎样?

杭永宝: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这学期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的关键时期。比如,我们刚刚成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站,组织专家对学校和实践基地开展课程指导。因为对于很多基地来说,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怎么把活动开展好却是个难题。

我们还专门研制了精品课程的具体评价标准,开始了第一批示范成员的遴选工作。德育处评选出了187名优秀学生、60门优秀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就是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发了30门劳动实践教育精品课程。

《实施意见》出台后,各地各校都认真组织研读,并开始贯彻落实。比如三井实验小学,他们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同行者。清潭中学在生物学科上下功夫,借助“无土栽培”“传统种植园”“植物园”“鱼类饲养”等项目,加强生物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市能够形成“百花齐放”的劳动实践教育新局面。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