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招考改革引领普高转型

——来自上海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11-12 作者:常生龙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型系列③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改革,通过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

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上海市在新高考改革实践中,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改革的基本要义,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高考命题和大学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来倒逼高中学校学生培养方式的变革,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变革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高考改革的5年,对上海市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从原来比较单一的课程设置转向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群,为学生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更多可能;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普遍从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着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高考改革在打破文理分科的界限、撬动高中课程多样化建设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了更大自主选择权,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等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相关课程的设置上,每一届都有18—20种选科组合,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此同时,各校着力健全选考机制,探索大学和高中联动发展,促使学生选考情况与国家人才选拔培养需求相统一,有效搭建起学生理想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彩虹桥。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上海市普通高中借新高考改革的东风,加强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到2020年,每所普通高中都将建立起一个以上的创新实验室,以此来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七宝中学联合校外专业机构建设了16个专题创新实验室,配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形成了“智慧与创造”大理科系列课程以及“文化与人生”大文科系列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曹杨中学依托“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10余个“环境 科技”类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场所,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构建全面育人的评价体系

2019年的上海高考试题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着力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命题的全过程中,在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的同时,增强对德、体、美、劳的考查和引导,结合纸笔考试的特点,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体系。有不少试题很有新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比如,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以“中国味”为引子,使考生通过寻找、体会、领悟、思考“中国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通过品味“中国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提升考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讲述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孩通过辛勤劳动为家庭分忧解难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命科学等级考试卷用各种生活场景测评学生的“稳态与平衡”等生命观念及在情境中加以应用的能力,倡导体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近视的预防”一题,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的呈现,让学生知道充足日间光照对视力发育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向学生传递了“白天多进行户外活动能够预防近视”的健康生活观念。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命题比较注重对学科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较少关注这些知识背后的德育、美育等因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学校确实存在着智育第一,唯分数、唯升学等问题。

其实,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举个例子来说,让学生做课间操,是体育;做操过程让学生明白队伍要整齐、动作要到位,是智育;而做操时的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则是德育;全班同学展现出来的和谐秩序、飒爽英姿,又是美的体现。知识只是一个载体,其背后的价值才是根本的目标。

通过在命题中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体系,对着力扭转普通高中片面应试教育的倾向,构建全面育人的培养体系,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综合评价录取,破解唯分数顽瘴痼疾初显成效

《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中,高校选拔录取方式改革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其中,高考投档成绩占60%,这是第一个“依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10%,这是第二个“依据”,校测成绩占30%,这其中就用到了“一参考”,即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记录,比如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及课题研究报告、学科特长、身心健康状况等。

高考成绩的权重下降到了60%,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高考成绩作为唯一选拔标准的格局,更加关注考生的全面发展、专业特长和创新潜质。

今年,上海市进一步扩大综合评价录取的院校范围,共有11所高校参与其中。每所参与综合评价录取的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招生工作开始之前就向社会公布招生简章,详细说明招生的相关规则,并制定了从信息发布、接受申请、资格初审、校测面试,到确定拟录取名单等全流程的管理制度,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

上海还率先将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引入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设计,合力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浦东新区面对地域广、学校多、学生实践岗位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突出领导协调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组织指导机制、经费补贴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提供了保证。

虹口区教育局为了深入推进美育工作,着力推进区级层面的戏剧特色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每年推出一部本区高中学生主演的原创大型舞台剧,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丰富了区域的特色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在促进学校特色多样发展的同时,着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二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个性特长等得到了有效的体现,过程性学习评价的多元信息,让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多了几把尺子;三是高校招生过程中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上述实践为高校招生提供了依据。放眼未来,通过对考生综合素养、学科特长、实践能力的充分考查,选拔出综合能力突出的群体,未来发展也一定会呈现更加综合和多元的前景。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