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发布时间:2019-11-12 作者:尹品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特别奖通讯员代表发言摘登

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高兴,十分感激。认识新朋友,再见老朋友,代表特别奖通讯员发言,分享我们的过去和将来。感谢中国教育报刊社的领导对我们多年的培养、培育,感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怀。

2009年6月,我被聘为首届特约通讯员,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荣获“中国教育报优秀特约通讯员”。这是我一生最崇高的荣誉,让我自豪、骄傲、奔走相告。同时,激发了我投稿学报的积极性,仅在2009年到2011年,在不同媒体发表教育稿件212篇。至今难以忘怀的是,《为何逢“节”才兑“欠”》被中国教育报采用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山东教育社总编陶继新同志亲临德州,采写了《德州教师不为工资愁》。汶川地震后,百名灾区孩子到德州就读。中国教育报记者、山东记者站时任站长李文军带领部分记者,到德州采写了《灾区学生他乡生活很充实》。德州的师德建设有声有色,2010年9月中国教育报记者王友文到德州采访,撰写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到了2012年10月,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会在德州顺利召开。2015年10月21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山东记者站副站长魏海政,到德州陵城区神头镇采访“名师工作室”建设,《乡村草根名师在‘俱乐部’幸福成长》很快见报。正是这些消息不断见诸报端,通过报刊社飞向全国,才让德州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在这里,要向中国教育报刊社的各位领导、各位记者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十年来,我一直没有间断与中国教育报刊社的联系与请教,一直坚持培养年轻人、做好传帮带。贾荣耀是我们单位颇有才气的小伙子,在中国教育报跟岗学习期间,我通过他与报刊社的领导加强联系,经常交流感情、交流遇到的问题,又多次发出德州的声音。为了交好班,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自2011年以来,我多次参与举办教育宣传、教育信息培训活动,给年轻的同志指指路、出出点子,教他们怎样写稿、投稿,怎样学好用好教育报刊,培养他们尽快适应教育宣传,尽快走上新闻宣传之路。今年5月份,当地有好几个媒体的记者找上门来,向我索要“新中国成立50年”“改革开放30年”等方面的资料,参考撰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稿件,我都是竭尽全力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完成报道任务。

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教育报刊的发展继续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山东省德州市教体局干部)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