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折射家教弊病

发布时间:2019-12-24 作者:郑黎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据媒体报道,用于日常家校联系的一些家长微信群居然成了“失物招领群”。原来,一些学生习惯性丢三落四,教师则在家长群里发布失物招领。有教师更是感慨:现在的学生比从前的学生更容易丢东西。

“校服、水杯最容易丢,操场成了失物集中地。”对于易丢物品和因为场地转换引起的丢东西,学校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意识重视和环节强调,在时间节点上教师反复提醒,则可减少丢失事件的发生。“治标还须治本”,找准“根源”方可对症下药。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形:自己在前面顺手丢,家长在后面一路跟着收拾;因为丢三落四,挨家长一顿训斥或“胖揍”。很显然,更多的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丢三落四”问题的严重性,理智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容易丢三落四。一些孩子经常丢三落四不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恰恰是很多家长给“惯”出来的。现在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这加剧了孩子的依赖性,更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一种“他们会管的,我听他们的就是了”的“懒人思维”,以及“丢了再买”的“错觉”。因此,家长要学会“偷懒”,比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让孩子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训练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做事讲究条理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成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家长有责任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在学前阶段,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脸、刷牙、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照看宠物、帮忙打扫卫生;等等。家庭“责任感”的养成,对于孩子妥帖地待人接物、信守对朋友的承诺,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粗心和丢三落四则是力有不逮造成的,即学习能力失衡所引起:必要的学习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水平而无法掌握某些学习环节。针对这类情况,家长和教师应着重培养孩子学习的条理性,对于孩子的“粗心”,要给予充足的耐心和适时的引导。

(作者系浙江省开化县华埠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