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
本报武汉3月1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叶涛 肖亚慧)“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3月1日,星期日。在这里我们提醒患者朋友们注意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也提醒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朋友们注意雨水天气……衷心地祝愿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自2月15日至今,上午7点30分至11点30分,总有一个舒缓、有感情的女声在武汉的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响起。
这个声音的主人叫陶梦婷,她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在这个超长寒假,陶梦婷有许多身份:方舱医院播音员、防疫物资装卸工、社区生活物资派发员。她说:“我的城市病了,我愿意做任何事,只愿它早日康复。”
武汉疫情发生时,陶梦婷刚结束寒假社会实践,还没来得及安排假期生活。在家隔离的日子里,她每天关注着最新的疫情资讯,“看着感染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我内心特别难受。武汉封城后,看到全国各地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作为武汉人我哪里能坐得住!”
1月30日,得知武汉市青山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招收民间志愿者,陶梦婷报名成为其中一员。她每天的工作都是“体力活”,将各地驰援的各类物资卸下来,再按要求分装至各单位运输车辆上。
每当志愿者微信工作群有任务发出,“瘦胳膊瘦腿”的陶梦婷都会积极报名。“我们早一点儿把物资搬运到位,就会有更多的人受益。”陶梦婷觉得“自己也是和时间赛跑的人”,每天回到家,她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也拿不起筷子。
因为武汉的防疫物资缺乏,陶梦婷与队中的志愿者们都没有防护服,她就找了一件自己不常穿的小粉袄套在衣服外面,每次出去搬运物资,这件小粉袄就是她的“战衣”。“它可是全民抗疫的见证者。”陶梦婷说她不害怕,“即便不幸‘中招’,也会坚强地去战胜病毒。我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就是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份使命。”
2月25日,武汉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了社区志愿者招募令,陶梦婷再次报名。她说现在最盼望的是,“疫情快些过去,能回到学校上课,见到亲爱的老师与同学们”。
“梦婷是一位积极上进、有爱心、有热情的姑娘,学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陶梦婷的辅导员吕梅花告诉记者,“梦婷是许许多多00后大学生的缩影,他们有责任心、能担当,有想法、能干事,他们这个群体在这场抗疫中表现优秀。”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02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