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开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

发布时间:2020-06-06 作者:顾荣芳 臧蓓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处于传染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国多地幼儿园目前仍处在等待开学的状态中。如何准备开学,开学后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是幼儿园工作者要面临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运用幼儿园基本条件,执行即可防

幼儿园具有得天独厚的防疫条件。幼儿园是人员密集区,幼儿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幼儿园中常有极少数孩子有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一直是幼儿园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方面。可以说,幼儿园对传染病的防控并不陌生,且本身就有比较好的防控条件。

从设施设备来看,幼儿园一般有唯一的入园进出口,晨检室、保健室、隔离室应有尽有;幼儿在园期间每个人都有独立专用的小毛巾、杯子、碗筷、被子等生活物品;幼儿园各班有独立的套间,卫生室、用餐处、活动室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幼儿园各班有相对分开的户外活动场地。因此,幼儿园具备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相关管理者和教师需在正式开学前要反思本园、本班的建筑与设备是否符合规定,并切实发挥各类建筑空间和设施设备的多重功能。为以防万一,幼儿园可以在园内最偏远的地方新增临时隔离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熟悉传染病预防原理,落实即可控

2012年5月,卫生部发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简称《规范》),其基本依据之一就是传染病预防原理。熟悉传染病预防原理,落实《规范》,就可以举一反三,做好幼儿园的防控工作。

传染病防控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就预防传染病而言,关键在于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幼儿园在防控工作中应把握防控工作的要点、重点和难点。

三个基本环节是要点。在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方面,要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幼儿每日在园门外测量体温,家长不入园,幼儿体温合格者入园;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两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疫情防控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对可能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

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要做到少聚集零接触,多通风勤消毒。幼儿园可以根据大中小班和园内部班级位置合理规划,确定各班入园与离园时间,错峰入离园。禁止幼儿混用包括被褥床铺在内的个人物品,禁止幼儿在餐桌上攀爬等。尽可能减少幼儿与他人接触,各功能室充分使用,疏散人群,避免聚集。建议暂停混龄、混班活动,暂停年级、全园师生集会,暂停对外交流活动,暂停幼儿转园、换班,暂停家长助教活动。每天开窗通风两次,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一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

在保护易感者方面,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第一,强化幼儿洗手、擦鼻涕等行为,引导幼儿养成饭前、便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第二,教师应尽量了解幼儿家庭近况,了解幼儿抚养人健康意识强弱与卫生习惯好坏、家庭成员多少、幼儿近期旅行细节等。

家长配合是重点。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做好幼儿卫生的重要环节。疫情防控要求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中做到“先洗手、闭嘴巴、分餐具、煮熟吃、营养全、有规律”,即坚持认真洗手,严禁成人咀嚼后再给孩子喂食,家庭成员分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不吃生食,注意饮食营养安全等。外出时做到“不乱摸、随身带、不扎堆、抓紧回”,例如不乱摸电梯按键、扶手,随身携带湿纸巾、可喝可用的白开水,少去人员密集区域,尽量减少外出时间。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是,近期孩子们在小区与同伴游戏时常扎堆且不戴口罩。

孩子幼小是难点。孩子幼小是幼儿园迟迟不能开学的最主要原因。幼儿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在实际中往往很难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这也给幼儿园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例如,前段时间有报道称孩子与同伴互换倾心的口罩,这种许多成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出现却属正常。

总之,幼儿园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熟悉传染病预防知识,结合《规范》的具体要求及疫情防控工作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思考幼儿园还有哪些细节做得不扎实、不到位,及时堵上漏洞,切实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把握契机,可防可控迎开学

新冠肺炎疫情让幼儿园开学面临各种挑战,但同时也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活动提供了契机。

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此次疫情危机给幼儿园工作带来了变革动机。一方面,幼儿园要检查更新硬件设施,以保证儿童健康为底线,做到设施设备不达标则不开园、不招生、不开学;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全面强化健康教育。幼儿园工作应以促进儿童健康为中心,课程内容的确定、教育形式和方法手段的选择,都要反思对儿童健康的价值,将儿童健康作为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核心指标。

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是确保幼儿健康的基础。在特殊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疫情之后,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精力出奇旺盛、特别依恋家人、生活习惯被打乱、自理能力下降、规则意识薄弱等。教师应组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做到“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全力促进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养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0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