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上海交通大学:低碳科研成果助力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0-06-10 作者: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助力人工垃圾分类、餐余垃圾能源化系统将垃圾变身“充电宝”、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炼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日前,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了解到,该校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的3支研究团队带来“硬核”科研成果,让生活垃圾变成了多样化资源。

在低碳学院的实验室里,一个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正在对传送带上的纸类、塑料、玻璃等多种材质的可回收垃圾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分拣放入对应的收集器内。

在低碳学院食堂附近,有机废物资源化研究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发的分布式餐厨垃圾能源化系统正在这里试运行,重量为40公斤的餐厨垃圾在投入系统内的厌氧消化罐后,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随后转化为电力和热力,其输出的电能大约可供1000部手机充电。

低碳学院陈熙课题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颜宁课题组合作,成功开创了一种温和无污染的新技术来处理虾蟹壳垃圾,整个过程只使用二氧化碳和水两种试剂,几乎没有污染物产生,比传统工艺减少碳排量80%,总体成本约为传统工艺的一半。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