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强力投入,增量扩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临夏市:百姓乐享家门口免费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2020-06-14 作者:本报记者 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城区幼儿园48所,7个街道29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农村幼儿园40所,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和36个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一类园8所,标准化幼儿园20所。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6%……

这是一组来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2019年的学前教育发展数据。从过去公办园数量少且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经费投入不足、民办园“举步维艰”,到如今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临夏市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加快幼儿园建设力度,狠抓办园质量,强力实施免费政策,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增量扩容,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点”和“面”

干净柔软的人工草坪,高大醒目的滑滑梯,宽敞明亮的三层教学楼。走进去,里面游戏室、美术室、音乐多媒体厅等一应俱全,每个班都配有液晶电视、教学一体机、消毒柜等教育教学必备设施……

位于临夏市城郊的折桥镇后古城幼儿园,是2019年新建的一所标准化农村幼儿园。当记者来到该园时,却为之一振:占地4.39亩,投入资金达590多万元,最多可容纳300名幼儿。

“我们这里位于城郊开发区,后古城村小学并入城区学校后,校舍闲置,为满足周边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园,闲置的校舍就用于充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园长李科琼介绍。

后古城幼儿园的变化是临夏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入园难”一直困扰着临夏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临夏市委市政府几任领导班子共同的态度,也是多年来人民群众的共识。

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近年来,临夏市高点定位、强力投入,不断加快公办园特别是农村公办园建设步伐,全面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仅2017—2019年间,全市就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13所公办园,新建、改扩建了24所公办园。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自筹600多万元,为所有新建的城乡幼儿园按同一标准配备了幼儿桌椅、玩具、图书、钢琴等保教设备。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创办4所高标准品牌加盟民办园,城乡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迅速扩大。

从2014年起,临夏市按省级示范、省级一类、二级幼儿园、三级幼儿园4个类型,分别按生均每年1500元、1400元、1300元、1200元的标准,对全市所有公办和民办园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同时免除每生每年138元的书费,所有经费均由市级财政承担。据统计,2014年全市在园幼儿12655人,免费资金1795.5万元;至2019年,全市在园幼儿增至18236人,免费资金2568.45万元。

从2015年起,该市进一步突出精准扶贫力度,实行“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资助”政策。仅2019年就发放扶贫资金180万元,惠及2400个家庭,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和学前阶段贫困幼儿生活资助政策既覆盖到了“面”,也关注到了“点”。

“这些教育脱贫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让更多的家长可以从事生产劳动、增收致富,从而实现精准脱贫。”临夏市教育局局长陈殿民说。

    突破管理瓶颈,以点带面促优质发展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域面积大且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近年来,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城乡幼儿园日常管理、队伍建设、办园品质提升等方面,都面临不少挑战。

加之,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实施后,所有幼儿园几乎没有保教费用,特别是村小附设幼儿园,连维持日常运转都存在困难,更谈不上添置设施设备或开展大型活动。

面对诸多困难,如何突破?

为此,临夏市一方面理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管理体制,将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从原小学学区剥离,隶属市教育局直管,经费独立核算,并全部实行日托制,提高其办园层次;另一方面从城区示范性公办园中选拔优秀副园长和业务骨干,担任新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将优质示范园的办园理念、管理模式等直接“植入”新建园,强化新建园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推出“1+X”模式:即城区1所优质公办园与周边3—4所民办园结对;乡镇中心幼儿园与区域内村级园、民办园结对,通过资源共享、跟班观摩、上门指导、线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以点带面,提升“X”个链接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此外,围绕环境创设、课程管理、强师计划、提质创优、家庭教育等七个方面,制定了涵盖幼儿园管理各方面的一系列计划措施,通过“菜单式”管理,使全市所有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办园水平、科学保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临夏市第十五幼儿园是2019年移交的小区配套园,园长李翠红之前是临夏市实验幼儿园的副园长。“来之后,我就把实验幼儿园先进的办园理念直接‘复制’到了这所园,包括室内外布置、环境创设、区角游戏、家园共育等,家长和孩子们对此都很满意。”李翠红告诉记者。

“优质资源共享,新建园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老百姓的认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复制’,我们鼓励幼儿园改革创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逐步实现从常规园向特色园转化。”临夏市教育局幼教股主任关瑞说。

    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幼教队伍活力

这几年,临夏市实验幼儿园园长何晓霞又多了一个身份:临夏市学前教育“金钥匙”导师团专家。除本园工作外,她还承担着临夏市及其他县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何晓霞看来,提高教师素质是确保幼儿园运转的“根本”。但师资紧缺的局面,依然是缠绕她多年的一块“心病”。以实验幼儿园为例,目前有15个教学班687名幼儿,但教师却只有52名。

不止何晓霞有此“困局”。这些年,专业师资紧缺成了临夏市所有城乡幼儿园面临的最大“难题”。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枹罕镇罗家堡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225名,6个教学班,却只有7名教师。实际上,枹罕镇的所有村小附设幼儿园都面临同样的困难。

“学前教育要优质发展,必须坚持‘多条腿’走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幼儿园特色发展等各个方面统筹推进。”陈殿民说,为此,临夏市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师资”的思路,在拓宽幼儿园教师补充渠道的同时,狠抓幼儿园教师培育工作。

2016年以来,该市采取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的思路,通过特岗计划、自主招聘、大学生顶岗实习等一揽子举措,每年吸纳10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园执教。同时,依托“国培计划”“民培项目”“金色种子”等各类培训项目,大面积开展全员岗位培训活动,幼儿园教师年受训率达95%以上。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公办园为龙头,覆盖农村园及民办园的帮扶体系,采用优质园综合指导、专题讲座送教、跟班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农村园、民办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迅速转身。

作为枹罕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周惠兰每学期都要定期邀请镇上的农村园和民办园教师入园跟岗、观摩学习、参加教研活动,通过上示范课、指导教学活动、帮助创设环境、制作玩教具等方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小学化”教学倾向。

此外,临夏市还坚持把学前教育教科研作为强教兴园和提升幼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和3个国家级、省级学前教育科研课题,一大批名园长、名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土专家”。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4日第1版 

临夏市.png

图片来源:临夏市人民政府网站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