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融合”提升德育魅力,培养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0-08-06 作者:周清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课程教学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北京实验学校作为北京市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发展拓展课程、探究课程、融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国际课程等多元课程类型,丰富基于云平台的网上选修课程,形成了优质多元、开放共享、个性选择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提升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德育融入特色课程体系

要让德育内容丰富、生动,除国家课程中相关内容外,需要完善十五年一贯制德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北京实验学校通过新教师上岗培训、班主任培训、魅力课堂德育教学理论培训、德育科研培训等,提升了教师的德育课程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研发德育系列精品课程,建立精品德育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课程。

国学一体化课程——根据幼小初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年段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四书”“五经”《朱子语类》等,同时开设民族舞蹈、国画、书法、古筝、剪纸、武术等国学兴趣课程。

美德一体化课程——学校以“孝亲长、睦邻里、亲友朋”等传统美德贯穿一体化德育活动主题,开展班级践行传统美德的班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自编自演美德践行校园剧,校园广播站“子午书简”栏目每天讲述一个美德小故事,传统佳节开展家庭、社区实践活动,等等。

实践一体化课程——学校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德育课程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方法一体化。学校开设人生规划德育课程,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开设学生会、家长会、班会课程,构建学生成长加油站;设置导师德育课程,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进步;设置升旗课程,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实施校园值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领导力;实施励志课程,汲取成功者的力量;设置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目标;开设博识课程、阅读课程、京剧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课程体系,深化德育内涵。

德育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

德育要从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寓德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才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为此,北京实验学校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借鉴“课程思政”的理念,对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努力寻找学科知识与德育、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各学科都找到了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的路径,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讲述数学史及中外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为民族振兴作贡献的责任感;英语教材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同样可以找到德育的切入点。如: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弄虚作假的科学态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在动植物部分,始终贯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主线;在人体部分,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身的健康。地理教师使用新闻报道、文字介绍、数字图表、诗词歌谣等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地介绍中国地理国情,渗透国情教育,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新成就相结合、与国家远景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音体美学科的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在学科中融合德育更容易找到抓手。学校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健全人格。

德育融入丰富的实践活动

为了营造和谐共进、相互信任、激励为主的教育氛围,学校在校园里建立80多个宣传栏,定期介绍和宣传优秀学生;广泛开展“七星引路,人生导航”校园之星评比活动(“七星”分别是道德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通过评比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校注重举办大型活动,在活动中育德、活动中育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这些活动包括:每学期开学前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每周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召开文明及学习道德模范主题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品行。

学校创办德育论坛,与周边中小学校构建合作交流共同体,邀请国外同行来校交流访问,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校推行班级德育项目制管理改革,让每个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验责任、体验成长,承担责任、主动成长。学校赋予团委、学生会更多的责任与权力,他们可以自主组织升旗活动,自主开展志愿者活动,自主开发微信公众号等。丰富多彩的自组织社团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与人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实验学校的课间运动方式别具一格,夏季课间运动由华尔兹舞蹈和中华太极扇两部分组成。华尔兹舞蹈有利于培养孩子们与异性打交道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淑女、绅士的风度,有利于塑造美、追求美,养成阳光心态。中华太极扇有利于学生领会中华文化与传统,培育爱国精神,培育统一规范、协同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开展特色班级德育实验研究,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北京实验学校高中学段开设了熊希龄人文实验班、医学科学实验班,已经启动“1+3”教育模式试点培养方案。学校聘请清华、北大医学部和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的专家教授为实验班的客座教授,开设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一体化活动课程。实验班旨在创新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爱国爱民、为人类战胜疾病而发奋学习的精神。

学校还将德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分年级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博物馆、文物古建、军营、科研院所、大学校园、街道社区等开展职业体验与调研活动;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难题,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提高问题意识和奉献社会的精神。

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入心入脑,让学生乐于参与,这并非易事。从学校层面讲,要有相关机制推动和保障,更需要家庭与社会多方协同配合,营造环境和氛围,找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的有力抓手。

(作者系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科研副校长、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0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