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支特殊的抗美援朝战斗队伍

发布时间:2020-11-02 作者:通讯员 许金砖 来源:中国教育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在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穿人民志愿军军装,冲锋在战场,但肩上扛的是经纬仪和绘图板;他们满脸书卷气,但像骁勇的老兵一样勇往直前;他们是大学生,也是战士,以后将成长为教授、院士。

这就是由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简称唐院)派出的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抗美援朝工程队。

大学生奔赴战场,凭借的不仅仅是一腔爱国热血,还有扎实过硬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这批学生,早在奔赴朝鲜战场之前,就参与了唐山机场的修建工作。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朝鲜战争开始后,为捍卫我国领空,保卫首都安全,中央于1950年决定扩建唐山机场。西南交通大学(唐院)组建了由吴炳坤教授和刘福泰教授率队、以土木系1946级全体学生为主体的工程队,开进工地,住进工棚,承担了机场跑道的质量监督工作。土木系四年级同学因为全体参与施工,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为奔赴战场打下了基础。

随着战事发展,战线逐渐南移,后勤运输线延长,中央军委决定在朝鲜境内修建飞机场,将作战范围向前推进。唐院积极响应,先后三次组建全国高校唯一一支抗美援朝工程队,奔赴朝鲜战场。

第一批工程队成立于1951年3月,由土木系1946级学生60人和10名教职工组成,班长王泽洲担任队长,阎焘任政治指导员,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六工程大队。4月,工程队抵达朝鲜顺川修建机场。7月,顺川机场建成。8月,工程队奔赴价川修建机场。11月,价川机场竣工。12月,工程队凯旋。

第二批工程队成立于1952年4月,由土木系1946级学生20人、1948级学生20人和12名教职工组成。王泽洲任队长,景岩任政治指导员。5月抵达朝鲜,为修建开城和谈用机场做准备。8月,工程队奉命回国后分为两队,一分队赴北京,修建了铁道部宿舍和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校舍,二分队参与修建辽宁阜新机场。1953年3月,工程队返校。

第三批工程队成立于1953年7月,由土木系1946级留校学生,以及1948级、1949级、1950级学生45人和6名教职工组成,奉命赴朝鲜开城修建机场,队员分别在四个工区担任技术指导。因为开城机场建在稻田上,又恰逢雨季,排水清淤,困难重重。直到9月,工程队完成任务奉命回国。

从1951年到1953年,西南交通大学(唐院)抗美援朝工程队师生共181人次(134人),先后三次奔赴朝鲜,一共参与修建四个机场,包括用于前线作战的顺川机场和价川机场,非军事区供谈判用机场——开城机场,以及国内军用机场阜新机场,顺利完成了这一国防任务。

这其中,第一批工程队赴朝期间,我方尚未掌握制空权,敌机骚扰十分频繁。工程队任务最艰巨,条件最艰苦。队员们过江后,先坐火车,后乘汽车,白天隐蔽,夜间行路,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半个月才辗转到达顺川郡,旅途半月,工程队队员从未脱衣睡过觉。等真正开始施工,还要克服两道难关。

第一关是“生死关”:战争的残酷,是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的。这群从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大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克服对战场,尤其是敌机轰炸的恐惧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学习、多观察、多了解,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敌机轰炸的两个规律:一是“打卡式”轰炸,早上飞机准点来,发现工程有进展就扔炸弹,傍晚准点飞走,晚上很少来。二是敌机攻击范围总在一条线上,而人们则是点,只要点与线不相交就是安全的——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安心施工了。

第二关是“生活关”:在顺川,由于后勤保障极度困难,队员们长期吃不到蔬菜,以炒面充饥,很多人得了夜盲症。白天不能施工,机场修建不得不在夜间进行。视力模糊的队员们夜间施工经常摔倒,一晚上摔得鼻青脸肿的情况司空见惯。直到后勤保障有所改善,送来了黄豆等食品,队员们的夜盲症才逐步痊愈。

工程队积极参与机场的修建,为我空军争夺战场制空权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为志愿军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战斗中,6人次立二等功、一个集体立二等功、33人次立三等功。

工程队队员在朝鲜战场上经受了困难的考验和炮火的洗礼,理论与技术得到了检验与提高,险恶的战争环境也锤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他们在战场创造出零伤亡的奇迹,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这些当年的交大学生,在战场上奉献知识与技术,以优质工程书写了战争胜利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展现了抗美援朝精神。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母校的业绩。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当年的热血青年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有些已经永远离开我们。抗美援朝的经历,为这批当年的大学生,增添了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