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俄罗斯儿童文学:一座富矿

发布时间:2020-11-04 作者:本报记者 王珺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俄语教师李江华去寒冷的北极边陲小城坎达拉克沙,拜访《森林报》作者比安基的儿子——92岁依然工作在坎达拉克沙自然保护区海岛上的鸟类学家。当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奥列格·彭杜尔得知她从海岛乘船回坎达拉克沙市里的时候遇上暴风雨,被淋成了落汤鸡时,坚决反对她住宾馆,而是邀请她住到自己在小城的家里。彭杜尔精心熬制的三文鱼汤、从森林里采来的新鲜蘑菇和浆果以及他用写作对抗寒冷孤独的经历都给李江华留下了温暖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她把翻译彭杜尔的“我在北极告诉你”系列图书当作一次重返俄罗斯的旅程,无比愉快且过瘾。

不应被遗忘的俄罗斯儿童文学

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教授坦承,自己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深刻影响,而俄罗斯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更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苏联)儿童文学主要经由茅盾和鲁迅这两个重要人物介绍到中国。鲁迅和茅盾为中国儿童文学引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们不约而同地借鉴了苏联的儿童文学。上世纪50、60年代,《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丘克和盖克》《铁木儿和他的队伍》等一大批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成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

郁郁葱葱的俄罗斯文学之树孕育了托尔斯泰、普希金、普里什文、比安基等世界闻名的儿童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具有俄罗斯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朱自强认为,俄罗斯是儿童文学的富矿。作家、翻译家韦苇也曾说:“俄罗斯大自然儿童文学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枝独秀。”

然而,近几十年间,中国儿童文学偏重于对欧美儿童文学的译介,对当代的俄罗斯儿童文学失去了关注度,朱自强教授认为“这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他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儿童文学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在自然主题的表现方面,依然可以看到俄罗斯儿童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亦是深受苏俄文学影响的一代人,少年时读过的小说《丹柯》成为他珍贵的阅读记忆。他以出版人、作家的敏锐眼光发现,近几十年来,一批继承了俄罗斯儿童文学优秀传统的当代作家,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精心耕作,创作出大批受儿童读者、同时也受成人读者欢迎的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无垠的北方大自然,记录了儿童的奇思妙想,营造了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它仿佛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去挖掘、去探索。

为了将俄罗斯近几十年深有影响、广受欢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成规模地引进到中国,接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朱自强主编、李江华译),以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出版引进新的优质资源,给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养分。

亲近大自然,引领智性阅读

俄罗斯儿童文学素有亲近大自然的宝贵传统。

“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第一辑“我在北极告诉你”系列包括《我在北极熊家做客》《极夜里的极光》《沙皇海里的冰女王》3册,作者是俄罗斯当代自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奥列格·彭杜尔,他酷爱北极,在北极圈附近的坎达拉克沙市生活了二十多年,曾两次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遨游北极冰原。他本是一名医生,是写作让他在寒冷的北极边陲小城坎达拉克沙留了下来,是北极圈的极夜成就了他的作家梦。

“夜,像一顶帽子,把北极圈扣了个严严实实,但是冰冷的、久经考验的铁轨上,依旧有满载货物的火车在奔驰。”这是《极夜里的极光》中第一个故事开头对北极的描写,作家像在介绍一个老朋友,冷静客观,却不失温情。没错,北极是他的另一个故乡,北极熊、北极狐、狼獾、鲸等动物是他心中的亲朋好友,极夜极光、白色彩虹、透明海冰是他眼里的绝世美景……彭杜尔在他的北极故事中,为小读者详细讲述了冰脊形成、海冰漂流、破冰船结构等,他对北极的熟稔、对大自然的深情跃然纸上。

阿霞·彼得洛娃是另一位在俄罗斯享有盛誉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法国文学翻译家。在俄罗斯,她的书不仅儿童爱不释手,成年人也喜爱有加。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俄罗斯文艺》主编夏忠宪认为,在浩瀚的儿童文学海洋中,有一类是擅长提问的青少年启智书籍,“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第二辑——彼得洛娃的“奇思妙想的孩子”系列(包括《乘降落伞的狼》《戴墨镜的大象》)就是这样的作品,“闪烁着机智的火花,洋溢着生活气息,以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娱乐性见长,寓教于乐”。

夏忠宪教授在推荐语中写道:这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中并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学故事集。处于青春期的小主人公每每深陷难以与世界、与父母、与老师、与朋友、与自己建立和谐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情感困扰、陷入生活窘境,他(她)只得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去弄清什么是诚实、为什么撒谎,什么是勇敢、为什么害怕,什么是自私,什么是爱,什么是死亡……直至明白什么是行为伦理。当“大人不说话”,不知如何处事时,至少在这里,孩子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此书时也不乏发现的智性的愉悦。认识世界和人,就像收集数以万计的小碎片,拼成巨大的马赛克图像。这并非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做到的,何况是青少年?因此,这是需要智性的阅读。

李江华2014年到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访学,其间的所见所闻使她真真切切领略到了俄罗斯这片文学热土在儿童文学领域成熟、富饶、独特的一面。她说,“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正是在这座“富矿”里精心挑选、结集而成的。这是一个开放的书系,除目前已经出版的两辑,还将精选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收入其中。

作为译者,李江华在和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们的一次次深入交流中,感受着他们的清醒与达观、天真与敏感、温暖与细腻、幽默与睿智、通透与澄明,这些特质也点点滴滴地渗透在作家们的文字中。“我在细读他们的作品、与他们通信交流的过程中,也体会着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她希望能将书中所有的美好通过自己的译文传递给更多读者。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4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