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基层落地,长治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列为全市改革发展重大课题,直面时下痛点,回应群众关切,市委、市政府2019年6月出台实施《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在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方面,长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为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配建幼儿园成为小区规划建设一票否决项。新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位列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目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补充幼儿教师,920名非在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幼儿园“小学化”整治纳入教育生态建设,游戏活动成为基本教学形式。
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长治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改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72%。建成市级综合实践基地1个、县级基地14个、校级基地326个,统筹开展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家庭、社会延伸。划定家庭作业完成时限红线,与教师考核和师德评价挂钩。控制考试频次,取消市级、县级统考,校级考试减少50%。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长治各学校行政级别全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实施年度职级档次认定和任期考核,推行校长职级制工资,实现了校长“管理归口,待遇优化,专业提升”。建立编制、人社部门控制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教师交流1407名、落聘67名。建立“有编即补、退补相当”、按男女1∶1比例设岗招聘的教师补充机制,新招聘男教师由上年的31%提高到43%。建立教师离岗退养教育、编办、人社、财政四部门联审联批制度,117名病养教师完成退出。全面推行10%—20%的教师增量绩效政策,成立教育基金,发放奖励金、帮扶金4642万元。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挂号窗口,33161名在编在岗教师和4032名代课教师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参观旅游景点。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1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