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跟跑者”的旅程

——湖南省汉寿县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县域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04 作者:本报记者 赖斯捷 通讯员 余柯 任晶晶 高红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什么样的演讲,会让当了26年骨干的教师,紧张到说话结巴、头脑空白?答案是“三公”遴选现场的竞聘演讲。

演讲发生在湖南省汉寿县。

2016年,该县推出一项改革措施,以“公推”“公论”“公选”的“三公”方式遴选中小学校长,竞聘演讲是“公选”环节的重头戏。

“三公”之外,2016年至今,汉寿县还推出了多项改革,目标直指“优质均衡”。

人口87万,面积2021平方公里,学校209所,在校学生(含幼儿园)总数近10万人,在岗在编教师近5000人,2017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

教育规模不大不小,教育发达程度不高不低,类似汉寿这样的“跟跑者”,在中国的2000多个县中还有很多。

船行中游,不进则退。

如何突破“中等发达”瓶颈,早日实现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跟跑者”汉寿近些年的改革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教师管理五大难题如何破解

2016年,雷常元从某乡镇党委书记调到县教育局担任局长,他所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城区缺学位,农村缺功能室”问题突出;教育系统负债2.58亿元;教育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中考成绩在全市排名下降,高中发展隐隐出现与全市“第一方阵”高中拉开差距的趋势;教师队伍问题不少,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下降。

2017年,汉寿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上述部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脱岗“吃空饷”、补课“乱收费”、借名“谋私利”、怠教“庸懒散”、顶风“违禁令”五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个个都是“硬骨头”,条条都是“老大难”。怎么办?

有人建议:“一个个解决比较好,不然教育局压力太大。”

有人悲观:“五大问题,教育局能真正解决其中一个都不得了。”

“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是联动的,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环境不好,所以一定得同步推进,同时解决!”曾担任过县纪委副书记的雷常元“谋全局”的想法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后几年,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整体推进。

先说脱岗“吃空饷”。

“有300多人啊,现状可谓严峻。”教育局人事股股长钟学安向记者介绍道,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局迅速成立15个调查工作小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统计出每个学校的不在岗人员名单和缺岗原因,“三次登报说明以后,如还有人拒不返岗,则实行解聘”。

然而,解聘不是一件容易推进的事。很多人想方设法找关系、打招呼,不愿意被解聘,教育局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但雷常元咬紧牙关,始终没松口,所有问题一律按规定处理。

据钟学安回忆,教育局曾先后10余次邀请县人社局、编委办、法制办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议解聘事宜,并通过提交1次县委常委会议,召开3次教育局内部会议,最终集中解聘97人,有效消除教育系统内的脱岗“吃空饷”现象,保证每一位教师“在其位、谋其事”。

再说补课“乱收费”。

几年前,“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在职教师在外开设补习班现象在汉寿县并不鲜见。然而,教育局鞭长莫及。“我们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系统内,还来自家长的不理解。”教育局党风党建室主任饶志丰回忆道,当年城区一所公办小学的教师在家里组织学生补课被发现后,教育局立刻将其调离城区学校。很多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该教师教得好,孩子有需要,是教育局的规定太严苛。

“决不能因为少数人对利益的追逐,影响整个汉寿教师队伍的形象。”抱着这样的初衷,汉寿县教育局成立督导小组,定期在学校周边小区进行巡查,专门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进培训机构上课。

随着教育局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公办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现象锐减,教师安心课堂教学,家长在尝到不需额外支出补课费用也能让孩子上好课的“甜头”后,不理解的声音渐渐消失。

2020年,汉寿县进一步提出“三个零容忍”工作原则,对安全失责、师德失范、教学失职行为实施清单式管理,做到“有规可依、有失必惩”。目前,该县“三个零容忍”专项整治工作动态已连续通报5期,14名涉及违规征订教辅资料、违规订购学生饮用奶、违规补课等行为的教师“榜上有名”。

2016年“专项整顿年”,2017年“制度规范年”,2018年“形象提升年”,2019年“巩固深化年”,2020年“提质增效年”,几年下来,共为学生家长减轻经济负担上亿元。曾困扰教师的“怠教‘庸懒散’”和“顶风‘违禁令’”问题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想争优秀、人人都想受表彰”蔚然成风。

采访中,汉寿县第二中学教师胥尚荣谈起这几年学校里的变化,感受最明显的是,“身边的同事更加重视学习,敬业精神大大提升。教风正、学风正的二中,师生精气神和学业成绩都面貌一新”。

“教师心中,关乎利益的东西少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教学。唯有如此,师德方能立起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地落实到位。”说完,雷常元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一位家长转发给他的微信。里面是一位已有28年教龄的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写给家长的两封信,每封信长达4000余字,信中内容主要是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并提醒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变化、怎样调整等。

“这名教师是我县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她做的只是一件平凡小事。其实教育从来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这些细微而平凡的小事,构成了汉寿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环境。”雷常元说。

校长选拔新模式如何引来活水

“如果不是去行政化改革,即使再过10年,我也不一定具备晋升为副校长的资格。”1975年出生的宋艳华,在2016年刚过不惑之年时,通过三轮竞聘,走上汉寿县第一中学副校长的岗位。在此之前,他的岗位是高一年级部主任,且任期未满一年。

2016年之前,作为省示范性高中,汉寿县第一中学的校长、书记行政级别为副处级,副校长则与县教育局局长同为正科级。宋艳华当时什么级别都没有,按照传统机制无法担任副校长。但得益于那一年汉寿县开始试行的校长去行政化改革,宋艳华成功竞聘上了副校长岗位。

“岗位来之不易。”宋艳华回忆,竞聘过程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先是前期报名、资格审查,有14人入围。第一轮竞聘是由县委书记命题、县纪委全程监督、所有县委常委任评委的演讲环节,8人被淘汰。第二轮的主题是说课。12名来自外县、教学经验丰富的评委为竞聘者打分,又有2人被淘汰。第三轮在学校。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分赴4位入围者任职的学校,考察4人的教学实绩、工作能力,并进行民意测评。最终,3人脱颖而出,被聘为县一中副校长。

“3人都是‘70后’,受聘时最大的45岁,最小的40岁。”钟学安说,去行政化改革后,校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化”成为显著特点。此前,因为需要“套”行政级别,县第一中学的校长、书记和6位副校长,年龄全部在50岁以上。且一个县的教育系统内部,正科级干部数量有限,副处级干部只有县第一中学配备两位,导致校长、副校长的校际交流也极难开展。相对封闭的环境对于学校,弊大于利。

2017年,依照一中副校长的竞聘模式,汉寿县陆续完成了一中、二中和五中的校级领导去行政化改革。同时,在常德市范围内启动了一中校长竞聘,新聘的校长,与其他竞聘上岗者一样,由县人民政府颁发聘书,任期3年,如3年后考核不合格便自动解聘。

三年一聘,人员能上能下。通过取消职级过高的高中校长行政级别,汉寿县有力拓宽了高中校长人选渠道,新鲜血液能及时补充到位,使各高中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让该县普通高中发展出现了新变化。2020年高中学考,全县参考人数2996人,合格率达到了99.93%。而在2016年参考人数、科次相当的情况下,考生的不合格科次超过了2000人次。2020年高考,全县600分以上人数143人,较上年翻了一番。

作为县域教育的出口,高中教育发展得如何,也与义务教育阶段打下的基础是否牢固密切相关。

对此,汉寿县迈出的第一步是改革县一中的招生办法,将该校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乡镇中学。2018年,汉寿县指标分配到校比例为70%,2019年上涨到80%。同时禁收线下“择校生”,取消特长生加分制度,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

下一步,汉寿县将改革聚焦在了“领头羊”校长身上,将中小学校长遴选方式调整为“三公”,即“公推”“公论”“公选”。

2019年暑假,通过“三公”遴选,王兆国成为洲口镇中学校长。“我头一年也参加了校长遴选,没选上。”当了26年骨干的王兆国,用“非常紧张”回忆道。尽管已经有了经验,再次报名后,面对“23人报名只取5人”的竞争态势,他依然“压力山大”。

同是2019年选拔出来的新校长,酉港镇中学校长贺爱军向记者讲述了压力何来:先是“公推”,由各股室股长将符合竞聘条件的候选人推举出来。再是“公论”,由人事股股长将各候选人的相关资料逐个宣读,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主任督学等听完后先评议,再投票。这一轮后,23位候选人将被淘汰13位。最后是竞聘演讲的“公选”环节。

“我记得2019年的考题之一是‘如何看待青年教师考调进城的利弊’。”贺爱军介绍,30分钟准备时间,竞聘者需要完成8分钟的演讲,再由临时抽签产生的、骨干教师为主的评委现场打分。

这对每个竞聘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更多的是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看到希望。”王兆国说,自己已近50岁,之所以还要参加竞聘,就是想在校长这一岗位上做出一些成绩来。

怀着内心的这种职业追求,在王兆国以城区学校——辰阳中学副校长职位竞聘上校长,并被分至离城23公里的洲口镇中学后,面对这所全县教学质量垫底的农村中学,他到岗后每天都乐呵呵地忙个不停,憋着一股劲儿,只为改变这所学校的落后面貌。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洲口镇中学实现了触底反弹,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升。

“三公”遴选,有力推动了“组织要我当校长”观念向“我自己想竞聘校长”观念的转变。这就像一个风向标,吸引越来越多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主动加入到学校管理者的竞聘行列。

从2016年至今,汉寿县共有21位骨干通过“三公”遴选走上中小学校长岗位,他们与去行政化后竞聘上岗的高中校长、副校长们,共同组成了改变汉寿县教育面貌、实现中间层突围的中坚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出实效

面对基础设施落后、学校债务沉重、教师队伍薄弱等经济欠发达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汉寿县决心让教育卸下担子,轻装上阵,将全县校长从繁重的债务中解放出来,能够安心办学。

近些年,汉寿县累计投入学校建设经费4.8亿元,先后实施了“全面改薄”“教育3年攻坚”“农村学校建设3年行动”等工程。2017年,该县又为36所公办学校化解债务2.1亿元。

然而,没有了“包袱”的教育,是否就必然能实现优质均衡?

“如果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发展势必难以达到优质均衡。”行走在现代化的校园里,雷常元开始思考另一件事——怎样打造一支这样的队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一直坚持多条腿走路,致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据钟学安介绍,早在2016年,汉寿县就开始为队伍建设布局。

第一步是增员,确保有足够的师资,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据了解,近3年来,汉寿县通过常规途径招聘教师近900人。

第二步则是“引进”。2017年至2020年,该县从省内院校,如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近60人。2020年底,汉寿县更是尝试到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抢占人员先机,签约37名研究生,为2021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前谋划。

第三步是“留人”。“我们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人才津贴,让我们辛辛苦苦引进的人才真正感受到尊重与温暖。”钟学安说,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有近70人享受人才津贴。同时,将乡镇教师工资收入提高15%,扎实落实边远乡村教师补贴和乡村教师人才津贴。

截至2020年底,汉寿县共有乡村教师约2600人,共发放各类乡镇补贴近2000万元,真正实现用待遇留人。

地处中部,汉寿县毕竟不是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区位不足。如何突破迈向优质均衡过程中遇到的人才“瓶颈”,最根本的还是要激发现有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2020年5月13日,汉寿县初中物理教师工作坊第一次线下研修在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如期举行。

“建坊时,我们便定下了以‘基于情景体验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的3年计划,着力培养理论型、研究型、实践型的教学能手。”汉寿县初中物理教师工作坊坊主扶璋说。

借助双轨同步,线下集中研修,2020年该坊活动原创示范课视频320分钟,磨课研讨视频记录688分钟,形成论文35篇、教学案例18套……

“我们每一位参培人员的教学设计都经历了‘需求分析—试水课—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汇报课’8个研修环节。正是这样‘切口一厘米,深掘三千丈’的研修,才得以让每一个参与者真正受益。”汉寿县小学语文工作坊坊主祝世美对教师培训记忆犹新。

在总结“国培”经验的基础上,汉寿县还形成了“工作坊+全员培训”“工作坊+校本研修”“工作坊+送教下乡”“工作坊+新教师培训”的研修模式,成立了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共28个教师工作坊,每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近8000人次。

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是4年来该县教育系统的突出工作主题,在“汉寿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汉寿名师”等评选表彰之外,该县于2017年设立“帅孟奇教育突出贡献奖”。这一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扎根乡村、精于管理的优秀教师。

“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愿望,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雷常元坚定地说。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0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