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巧用“小欢喜”换来教师“常欢喜”

发布时间:2021-03-14 作者:葛琳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幼儿园老教师这一群体中,职业倦怠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此,老教师是指一直在幼儿园一线工作,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教师,这个群体在整个幼师群体中占比相当高。虽然年龄偏大,但老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很好地引导新教师。如果忽视这一群体,将影响整个园所的保教质量与梯队发展。

一线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最常见的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对职业发展感到无望;工作态度消极,对幼儿或家长缺乏耐心;对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下降……

在一次针对某幼儿园老教师的访谈中,全园6名老教师(占该园带班教师三分之一)都说有过职业倦怠,原因主要集中在:年龄大了,感觉体力跟不上;认为自己没有发展空间了;对新教育理念理解不了;工作每天都在重复……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趋势下,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带动教师整体发展,已成为幼儿园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工作。基于此,我们结合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帮老教师获得一系列“小欢喜”,让他们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

科研“小欢喜”

——看到发展空间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幼儿园老教师感觉最无力的就是教科研。他们普遍反映,教科研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年终考核,更是把文章获奖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让老教师很不服气,但又没办法,只好“自暴自弃”。

对待这批教师,我们采用鼓励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帮他们在教科研上也获得一点儿小成绩,找回自信。

【案例】

高老师,49岁,工作31年,担任年级组长10年。因为年纪大,她最怕写文章。每次到了案例或论文评比时,她总说:“我不会写,能不写吗?”我总鼓励她:“你手头上有很多可写的案例,只要你写出来,我就帮你改。”她说:“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启发性地问她:“你觉得最近这段时间,什么事情让你印象很深?”她想了想说:“最近,我班孩子刚升中班,区域游戏增多了,孩子们总在收拾东西上出现混乱。我想了很多办法,现在终于好了。”

我立刻鼓励道:“你是怎么做的?把这个写成案例就很好啊。”

几天后,高老师写好发给我。我发现事情讲明白了,但观点不清楚。于是,我问她:“你提到组织孩子讨论,为什么呢?”她说:“我发现,我制定的规则,孩子总不愿遵守,只有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才能自觉遵守并相互监督。”我接着说:“这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激发幼儿自主参与,让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她恍然大悟,很快对文章进行了二次修改。不仅观点清楚,行文也流畅了,在案例评比中还获了一等奖。

我们看到,老教师不敢尝试,并非态度不积极,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因此,要培育老教师对教科研的积极心态,就要坚持鼓励与方法指导相结合,和他们一起梳理并提升教育经验。当然,还要让老教师体验到成就感。比如,高老师参评文章获奖不但让她体验到了“小欢喜”,还让她看到了发展空间。

人际关系“小欢喜”

——找回集体归属感

幼儿园教师越来越忙,且很多工作都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管理者在权衡之下,许多事都会交给年轻教师做。于是就出现了年轻教师和管理者交流频率高、互动多,老教师会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从而出现心理落差。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智慧,多通过其他方式,让老教师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案例】

王老师,50岁,有31年教龄。她对待工作一直很认真,但自从生了一场病,心情就非常低落。虽然我多次找她谈话,她依然郁郁寡欢。为此,我和年轻教师商量了一下,偷偷为包括王老师在内的满50岁的老教师开了一个集体生日会。

大家每人录了一段视频,我讲述了老教师们工作以来勤勤恳恳认真工作的小事。年轻教师列举了老教师帮助自己的点滴,诉说了自己的感动和感激。“人一辈子认真做事不难,难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而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离不开的力量。”听到这句话,许多老教师都被感动了。

事后,王老师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没用了,幼儿园不需要我了,没想到我做的每件小事,大家都记得。”

这次生日会极大地缓和了包括王老师在内的老教师与集体的关系。此后,他们经常主动帮年轻教师带班,让年轻教师有时间去研课磨课。

一点儿小感动带来的不仅是小欢喜,更是一种集体温暖的体现,它让老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集体中找回了归属感。

新老结对“小欢喜”

——重拾工作热情

我们发现,一些老教师慢慢会丧失活力,对工作也不像从前那样热心了。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我特意让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事实证明,这个过程不但让年轻教师获得了成长,也让老教师重新找回了工作热情。

【案例】

韩老师,50岁,担任班长,是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教师,对待孩子也非常耐心。但自从45岁以后,她就变得很消极,负面情情很多。她经常说:“老了,干不动了,还是让年轻老师多做点儿吧。”

为此,我们特地安排了一位特别热情、阳光的年轻教师和韩老师搭班。这位年轻教师经常一口一个“师傅”叫她。有些脏活累活,她也总说:“师傅,我年轻,这些活我来做。”

时间长了,韩老师也开始时不时提点“徒弟”的工作。韩老师经验很丰富,办事很有条理,在她的指导下,这位年轻教师得到了全班家长的认可,自信心也更足了。而韩老师也因为帮助徒弟,消极情绪慢慢消失了。

新学期开始,在人员搭配摸底调查中,这两位教师不仅相互夸赞,还表示希望继续一起带班,并保证把班级各项工作做好。

在近两年缓解老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有的老教师陪年轻教师加班到很晚,有的老教师发挥自身特长打造活动室,还有的老教师甚至在微课制作比赛中获奖。曾经的“小欢喜”累积成了工作中的“常欢喜”,它不仅让这批老教师走出了职业倦怠期,增加了职业的生命活力,还营造了积极、温暖、互助的园所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实验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1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