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博士村长”驻村记

发布时间:2021-05-24 作者: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本报记者 景应忠 通讯员 岳莹 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2017年启动乡村振兴“博士村长”计划以来,贵州大学共组织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11300余人次深入到贵州省46个县开展科技、产业、教育和文化扶贫工作。学校建立起“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采取“1+10+100”(即1个博士研究生+10个硕士研究生+100个本科生)助力贵州农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田太安是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方向的研究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贵州大学的“博士村长”。在担任“博士村长”期间,他以学校和地方烟草公司共建的天敌繁育中心(科研基地)为家,把“博士村长”这块招牌打造得远近闻名。

在扎根农村搞科研、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同时,田太安与导师杨茂发教授一起多次对凤冈县王家寨镇高坝村村民秦德飞和土璜村村民陈廷刚两家进行果树、花椒和烤烟技术指导,使这两户人家在2020年顺利脱贫。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下,凤冈县的烤烟种植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双有机”战略有序推进。

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曾是贵州省贵阳市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们过去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经济效益低,导致许多村民背井离乡,丢下满山荒地。2015年,在贵州大学猕猴桃科研团队支持下,石硐镇人民政府、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大洪村开启产业扶贫发展道路,全村4800余亩荒地全部种上了猕猴桃。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莫飞旭、张竹竹等先后长期驻扎大洪村,依靠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土壤改良到栽培修枝、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再到采后贮藏、运输销售,为果农制定生产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使当地猕猴桃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带动就业1500余人,涉及334户,其中低收入贫困户107户,果农人均年收入从4000元提高到15390元。石硐镇党委书记刘福海高兴地说:“贵州大学的‘博士村长’为石硐镇的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今全镇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00多亩。”

“自2017年启动乡村振兴‘博士村长’计划以来,学校共组织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11300余人次深入到贵州省46个县的贫困农村,开展科技、产业、教育和文化帮扶工作,为贵州省的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介绍说,贵州大学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依托学校重点支持的生态渔业、精品水果、竹、中药、蔬菜等12个农村支柱产业专家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等,建立起“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采取“1+10+100”(即1个博士研究生+10个硕士研究生+100个本科生)助力贵州农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