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用延安精神 育民族英才

发布时间:2021-06-30 作者:高忠学 赵书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新区一中”)而言,是学校第二个5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年”。这一年,新区一中将党员的考核与先进教职工的考核结合,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将党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教科研活动结合,齐头并进发展党建和业务。学校各项活动和举措坚决以党建为引领,做到“讲政治是前提,抓业务是本职”,实现讲政治与抓业务的有机统一。

党建引领 明确办学方向

新区一中坐落于集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延安,是一所2015年成立的年轻学校,因扎根延安这片红土地而拥有了底蕴深厚的红色基因。因此,学校自建校之初,便提出“黄土高坡是根,红色基因是魂,蓝色科技是梦,让学生用三原色去自由地涂抹世界”的三原色办学理念,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之魂。

新区一中在新形势下确立了“用延安精神育民族英才”的办学愿景,形成了“培养体格强健、信念坚定、谦逊有礼、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党建引领 扩大组织覆盖面

党组织有力量,党建工作才能有保障,新区一中深谙此理,学校建立了一支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党建工作队伍,现有52名党员、8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是一支敬业的队伍,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及时参与备课组互研和听评课活动,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探讨党建引领业务的具体开展方式。

回看校党支部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做的工作,其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越发凸显。校党支部不仅落实了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和各项学习制度,还认真落实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活动、“十九大专题学习”、“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系列活动、“党史专题学习教育”等。为促进党团一体化建设,指导校团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如:每年4月组织初一学生去“四八”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扫墓纪念活动;5月组织团员代表去杨家岭旧址参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特别主题团日活动,并为新团员举行仪式感极强的入团仪式等;与工会联合组织“教师生日会”“三八节”“教师节”等凝聚教职工思想的庆祝活动。

党建引领 助推教师成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新区一中,党员教师必须要做先锋模范。学校以“青蓝工程”为载体,精心组织观摩青年教师汇报课、新入职教师过关课和每学年的“评教赛讲”活动,对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出定期指导和考核,评选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杰出的青年党员教师;学校还实施“双培养”工程,培养业务能力与政治素养皆优秀的名师与党员。学校不仅吸收白秀秀、贺军鹏、高明、李萍等省市级教学能手入党,还将李晓戈、刘静、王艳、孙宏刚等党员教师培养成为省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每学期组织优秀党员名师示范课10余次,一中大讲堂数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新区一中党支部找到了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发展的新模式。在学习过程上,按照年级设立3个党小组,以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资料、听报告、看录像、上党课、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路径并存;在学习考核上,制定学习积分考核制度,将党员干部日常的“三会一课”出勤率、党员小书包完成情况、“学习强国”积分积累情况和思想汇报数量质量作为党员教师年终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在动力激发上,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青年教师联合会,依托“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交流会”“微党课大赛”等活动,将年级组会和备课组互研会与党小组讨论会相结合,将“一中大讲堂”与“支部书记讲党课”相结合,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教育教学理论。

党建引领 助力学生成才

在新区一中,“文明其精神”的实现路径为读书,“野蛮其体魄”的实现路径为运动。诵读红色经典,能反思历史并传承红色基因。因此,每年的12月26日,新区一中都会以读书推进会的形式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等特别活动,如今已成功举办五届,2020年的活动在延安大剧院开展,不仅点击量近200万人次,创延安融媒体点击量新高,还被延安电视台两次重播。

对于运动,新区一中校长高忠学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体能素质训练。学校成立了体育类的师生社团,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均在课间操、阳光大课间后组织学生开展运动。社团是学校党支部协调团委深化党群共建工作、开展团员和志愿者活动的载体。除了体育类社团,学校还在“五育并举”培养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了63个社团,如今的新区一中,学校特色日益凸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

新区一中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完善中学德育机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有效路径。在校园中,当学生遇见擦污渍的保洁阿姨或浑身沾满泥粪疏通马桶的维修工叔叔,都会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这也是坚持后勤服务育人的结果。

学校构建“三成”德育体系。初一年级成人教育,要做到“七个好”:歌唱好(唱爱国歌曲)、饭吃好(有节约意识)、话说好(举止文明)、觉睡好(遵守纪律)、地扫好(爱护环境)、课听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上好(良好的运动习惯)。初二年级成长教育,让学生实现“五个有”:有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份各科优良的成绩单,有一项文体、科技或劳动特长,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初三年级成才教育,让学生具备“四个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在“三成”教育之下,新区一中被评为延安市文明校园,不少学子获得了陕西省“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扬帆起航正当时,凝心聚力谱新篇。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新区一中将以昂扬的姿态开启党建和业务齐抓并进的新局面,用延安精神,育民族英才,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高忠学 赵书)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2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