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考小考需助力 稳定支持是常态

发布时间:2021-08-22 作者:陈明 本报记者 杨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每临中考、高考这样的大考,父母们往往比孩子本人还要紧张和焦虑,而且容易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孩子,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成为孩子备考的无形障碍。父母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根据孩子的状态有效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助力而不是阻力?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和深圳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十六期家庭教育大讲坛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殷飞,帮助父母们分析这个颇受他们关注的问题。

父母的状态没有标准,孩子的需要最重要

当孩子面临大考,父母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好的?殷飞认为没有标准答案,应以孩子的需要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孩子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他首先列举了面对孩子大考时,父母有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一是谨小慎微,唯恐自己做错了什么影响孩子;二是紧逼盯人,恨不得贴身防守,希望孩子的每个行为都在自己掌控之下;三是始终不满,认为孩子没有尽力;还有一种状态是一贯如常,陪孩子静静地面对挑战。

“其实每个孩子的期待和需要都不一样。孩子如需要父母的陪伴,你就多给予一些陪伴,孩子如果说‘妈妈你离我远一点’,你就保持一点距离。”殷飞说,父母要了解自家孩子的真实需求,不用和别人比较,因为即使父母是同样的状态,不同孩子的感受也并不相同。

“父母根据孩子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真实需要来做就好,同时需要竖起自己的小天线,敏感地接收来自孩子的信息,探索孩子的需要。”殷飞举例说,孩子放学回家后脸色不太好看,父母可以问他一句:“看你的心情不好,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吗?”如果孩子表示不要烦他,那就尊重他的需要,不要没完没了打扰他,可以等合适的时机再与孩子沟通。

有个孩子在高考前告诉殷飞:“我最近感觉特别幸福,因为爸爸每天早上都陪我吃早饭,他什么话都不用说,就是静静地陪我,就让我感觉心安。”殷飞建议,父母可以探索性地和孩子聊一聊他的真实需要。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应对大考?殷飞认为这个问题是有统一认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父母们重视和参考:

一是稳定和谐的氛围。家庭关系安定团结,孩子肯定能有更好的心态面对挑战。此时父母应酬可以少一点,家人之间不要在此时激化矛盾,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矛盾。

二是理解包容的氛围。孩子出现一些情绪或情感上的波动很正常,父母应多一些包容和接纳。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依靠,孩子在同学、老师或朋友面前可能还要伪装一下,回家后才会表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父母要多一些理解,不要太较真。

三是支持协助的氛围。孩子此时可能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地方,比如帮助查资料、整理试卷之类的,父母力所能及的支持也能帮助孩子安下心来。

殷飞强调,让孩子滋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非常重要。“一个家庭的氛围好不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就是大人下了班就想回家,孩子放了学也想回家。”

他还提到了向家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比如经常表达对家的眷恋和喜爱,也能帮助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父母扮演好自己角色,成为最好的支持协助者

殷飞认为,孩子大考前,父母与其紧张焦虑或无所适从,不如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就能成为孩子的助力而非无形的阻力。

一是稳定器的角色。稳定大气的父母往往能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而不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家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对维持孩子稳定的成长环境也非常重要。殷飞以一位爸爸的做法举例,这个家庭中的妈妈很容易焦虑,爸爸就让妻子将想和孩子说的话先告诉自己,爸爸进行总结后以更简练恰当的方式转达给孩子,这样爸爸就在家人之间发挥了协调与配合的稳定器的作用。

具有稳定器功能的父母,往往能敏感接收孩子的情绪信息,并及时给予正向反馈。父母也可以客观直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说一说……”而不是猜疑或者指责。亲子沟通时,父母还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二是接纳者的角色。父母应能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家成为孩子可以真实表达自己的地方;另外要接纳孩子无伤大雅的变化,理解这是正常现象。比如有妈妈因为儿子高考前不洗澡就睡觉而感到焦虑,其实此时应更多去理解和包容孩子,他可能就是因为复习太累了,妈妈不用过于较真。还有一点是要接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在大考前,父母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合理需求。这不是纵容而是一种信任,当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他也会回报以信任。

三是帮助者的角色。首先是帮助孩子理性分析问题。父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分数表面而不能理性看待孩子成绩的波动,从而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其次是要帮助孩子落实既定计划。很多孩子在大考前会把正常的紧张情绪当成焦虑,此时帮助孩子制定并落实计划特别重要,也可以帮助孩子稳定心态。一个好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推动孩子完成计划;另外可帮助孩子收集学习和考试所需的资料。

四是照顾者的角色。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准备营养均衡、丰富多样的饮食。有个别孩子可能大考前胃口不太好或者发生一些喜好变化,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吃某样食物,可以在品种上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空间;其次是给孩子创造能安心休息的环境。不要刻意去做一些改变,尊重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平时的习惯。当然,为孩子遮挡可能的不良影响,也是父母作为照顾者应尽的责任。

面对不同状态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父母的焦虑主要来自哪里?殷飞认为,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者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根据孩子的不同状态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客观分析正确面对,可以有效帮助父母们缓解焦虑并有利于孩子的应考和长远发展。

殷飞将不同孩子的状态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种是对于学业基础扎实、复习心态也较稳定的孩子,家庭的应对策略可以是稳步推进,即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大考,父母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学业基础扎实,但是随着大考的临近心态有一些不稳定,此时父母要根据情况给予孩子具体帮助。比如孩子因入睡前有点胡思乱想而感到焦虑,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事情,因为考试前大脑皮层容易高度兴奋,如果把它看成正常的事情就可以战胜这些杂念;第三种状态是孩子的基础不扎实但临近大考又非常想投入学习好好努力,父母不要只看一时,要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告诉孩子一切都来得及,大考不仅只看分数,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过去,也更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

还有一类孩子基础不扎实还不用功,怎么办?殷飞认为父母也不要过于着急,需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和培养孩子,先平稳度过,事后再聊,这种策略叫来日方长。

殷飞最后提醒了一些帮助孩子备考的注意事项:

不刻意改变生活习惯,特别是临近考试的时候,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节奏,让这段时光平稳地“划过去”,就是最好的状态。

不刻意给孩子鼓励打气,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努力很满意,告诉他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不把自己的好意强加给孩子。最好的状态是和孩子沟通他的需求,以他的实际需要为准。比如需不需要父母去送考这样的小事,都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向孩子传播简单的因果论。比如:好好睡觉,睡不好就考不好;不要紧张,紧张就考不好;集中注意力,胡思乱想就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就完了……诸如此类并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果论,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考试过程中不纠缠。尽量不和孩子探讨已经考过的科目,要及时转换频道,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科目的考试准备。

考试是学生的常态,无论大考小考,既磨练孩子也成就孩子,既挑战父母也成就父母。这些帮助孩子备考的智慧,也应该成为父母的常态。

《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2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