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育”“一课”统一发挥最大功能

发布时间:2021-12-01 作者:张友红 余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始建于1935年,因门口的一条石笋街而得名。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在成都写下《石笋行》。以滴水穿石的坚持,以雨后春笋的个性,石笋街小学承古韵、育文心,一直致力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的最好发展。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的举行,让我们加深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坚定了劳动教育的信念,也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劳动教育必须坚持落地,重视才有成效,创新才会突破。劳动教育应落在何地,又走向何方呢?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因地制宜在屋顶开辟劳作之地

劳动教育核心在教育,关键要劳动。不论是生产性、生活性,还是服务性劳动,都必须是身体参与的劳动,是出力出汗的劳动。在亲身实践中才能深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那就必须有劳动的场所,有实践的空间。

坐落于中心城区,校园占地总共20亩,如何因地制宜开辟劳作之地?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学校每一个角落。学校分期在屋顶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农场,开发种植基地,建立手工作坊、创新实验室等。

屋顶农场是学校的劳动基地,包含“三坊”“五区”“七园”实践场所,开设花卉养护、果蔬种植等十余个门类的劳动课程,学生们在学校就能体验“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在果园区,柚子、柠檬挂满枝头,学生拿着剪刀、手提竹篮,开始了秋天的第一轮采摘;在扎染区,几名学生站在大染缸前,手握木棍用力搅拌着缸里的布堆,进行上色,一旁的晾晒区,数十条完工的扎染作品正经历最后工序;种植区种满了果蔬花卉、水稻等,低年级可认识常见作物,观察植物生长规律,高年级负责除草等作物管理,学会使用常见农具,了解简单的病虫防治技术。

学校劳动基地因地制宜,依势而建、依地而行,与学校的空间环境和谐一体,成为了学校环境文化的重要元素。

    实现“一育”与“一课”的统一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综合育人功能。也就是说,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是可以融合的,所以我们说“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劳动教育课,而是“五育”中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育。石笋街小学在规划劳动教育时,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五育融合”出发进行思考与实践。劳动教育与学校文化、空间环境、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紧紧相连。“一育”是目标,“一课”是路径,“一育”与“一课”的统一,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最大功能。

劳动教育需要具体课程来实施,需要具体活动来实践。学校构建了劳动教育体系,确立“爱劳动,会劳动,尚劳动,勤劳动”四大培养目标,联动家庭和社会开发了常规、融合、拓展三类课程。常规课程由专职教师授课,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指导、天空农场耕种养护等,确保劳动教育内容不缺项;融合课程由学科教师授课,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劳动教育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拓展课程由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性较强的劳动任务、职业体验等。

为解决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怎么融的问题,学校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进行“1+N”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索。例如,抓住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性的特点,着重挖掘劳动品质;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劳动精神教育;在数学、科学学科中深挖劳动知识,进行从知识到实践的迁移学习;在音乐、美术学科中,通过艺术赏析感知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并将其他学科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作为艺术创作题材,在劳动教育中实现多学科融合。

    劳动教育指向培育奋斗精神

劳动教育指向的是劳动意志、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的培养,在新发展阶段,劳动教育的关键在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工匠精神的人才。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愿亲身实践,不愿“出力流汗”,是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读小学、中学的时候,不少是半工半读、半耕半读。半天读书,半天劳动,不仅身心愉悦健康,还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技能,没有耽误学习,还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

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奋斗精神的需要。无论社会分工如何变革,脚踏实地、用心学习、潜心实践是永远的主题。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存在轻视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等不良现象。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和意义。学校通过提供全域化的劳动实践空间和全纳式的师资保障,开展过程性、成果性、发展性的三种评价方式,并形成《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1+N”劳动教育清单》,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主题活动、劳动校园节、劳动假期实践中学习技能,感受劳动和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分别系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01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