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校防疫要把学生“揣”在心中

发布时间:2022-03-16 作者:郭毅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期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上海、重庆、云南、吉林、甘肃、广东等省市的许多高校都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封控。总体来看,不少高校在处置疫情突发事件方面游刃有余,从病例出现到迅速封控,再到流调排查、核酸检测,流程规范、响应迅捷、有条不紊、有序推进。例如,有的高校几小时内完成近2万人次核酸检测,各项保障落实到位,学生点赞、社会安心。然而,在新闻和微信朋友圈中也能看到个别高校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混乱失序。

教育工作永远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今年是我国迈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第三个年头。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绝大多数高校应该都已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应对预案和疫情防控技术规范。过去几年疫情防控中的负面案例也足以为高校管理者敲响警钟。

但“疫”字当头,为何各高校应对处置工作还是高下立判?应当承认,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不同高校的防疫政策和保障措施可能不尽相同,个别学校或许存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的难处。但疫情防控和封控期间应急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恐怕不仅仅是基层高等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资源调配能力的差异,还要看究竟有没有把学生的安危和诉求当回事。

虽然疫情持续时间之久已超过了大学本科四年学程的一半,但对绝大多数在校学生来说,突如其来的封控是他们人生中无可奈何的独特体验。“疫”字当头,远离父母、封闭在校,学生心里难免有焦虑情绪,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时急需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与保护。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明确要求,高校要对受疫情影响的校内师生加强人文关怀,特别是“要做好生活保障和心理安慰”。然而遗憾的是,总有个别学校的管理者对学生的遭遇无法共情,对学生的意见置若罔闻,揣着明白装糊涂,暗自偷打小算盘,以致错失保护学生的黄金时间,着实不应该。

学生是世界的未来。“疫”字当头,考验的不仅是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考问高等教育工作者心中有没有学生,有没有未来。“疫”字当头,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封控区内学生的安危和诉求“揣”在心中。

高校办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密切关注学生的意见和诉求,着力解决学生难处是落实全方位育人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把“打官帽子小算盘”的精力用来与学生共情,才能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落实到位,收获学生和社会的肯定。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16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