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学评闭环体系锤炼实践品格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实践育人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6-29 作者:冯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重视实践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是教育的重要主题。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就开始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最初10年,学校以少先队实践活动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突破口,尝试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育人。2002年,学校全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着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各学科实践课程资源体系。2014年,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强化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科与生活、学习与实践、课程实施与评价紧密关联,致力于培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洁、科学与人文素养良好的“明理少年”,构建了以“儿童学什么、儿童怎么学、教师如何教、效果如何评、学了会怎样”为主线,以指向实践育人的课程群设计为核心的闭环式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

    聚焦实践育人的核心:课程设计

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实践育人是更着眼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课堂、校园、社会中进行的实践活动;与学科实践不同,实践育人既立足学科又突破学科界限,更接近现实生活,具有更普遍的教育性。实践育人关注育人的真实情境,链接真实社会和生活,在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打破学科壁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育人的核心要素在于课程的设计,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通过对国家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构建,形成了基础扎实、内涵丰富、选择多元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

主题任务式学科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时间与空间进行整合,开设了系列主题任务式课程。如语文大单元主题任务式课程,将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点融入活动任务,学生以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科学主题任务式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任务,以数码探究、科技长廊为主题,运用学习任务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链条式融合拓展课程。该课程指在主题课程的引领下,多项课程统整形成的课程链。例如,陶艺STEAM课程链,以陶艺课程为基础,将小学阶段人文、科学、音乐等知识整合其中。学生不仅进行艺术实践,同时获得音乐、历史、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又如文化寻根课程链,结合地方特色,以游山水、品美食、知名人、赏技艺为主题,与美味厨房、摄影等课程融合,让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综合性实践学习。

多维度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系列综合实践课程,如文化礼仪课程、劳动课程、阳光课程等。文化礼仪课程中,学生在中秋节做月相饼干,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在春分节气播撒种子,并通过入学礼、十岁礼、毕业礼等仪式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阳光课程以心理课堂、心理班会为主阵地,采取“团辅+个辅”的方式,通过生涯教育、心理研学活动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凝练教学策略,创新评价方式

在对课程进行综合统整,即解决了“学生学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后,学校围绕与实践育人相配套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入研究儿童怎么学、教师如何教、效果如何评、学了会怎样,推动实践育人真正落地。

提炼实践育人教学策略。对教学策略的提炼和总结,目的在于通过调控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因素,为实践学习提供易于达成的路径。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了5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原则,即适切的教学目标、充分的自主学习体验和实践、巧妙的任务驱动与情趣激发、恰当的方法指导与策略实施、智慧的评价与引导。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以学定教、基于数字化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具身学习等教学策略,有效指导实践育人。以具身学习策略为例,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终汇报成果是各小组的课本剧演出,在教学《草船借箭》等课文时注重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叙事手法,指导学习小组编写剧本、分角色、练台词、设计道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了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

探索实践育人评价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对实践育人具有诊断、调控的作用。学校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进行学生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五育”全要素横向评价。根据实践育人的目标,我们从5个维度、31个要点,精准、科学地构建评价模块,优化评价方法,将学生每个维度的评价对应相应的奖章数量。学校为每个学生定制了电子个性图谱,使实践育人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得以量化、可视化。学校《AI赋能教育视域下的评价新探索》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整合实践育人资源。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在校外的重要延伸。学校与社区、高校、家长建立了各类实践活动的资源库。学校重视与社区开展共建,组建了社工志愿队、红领巾成长营、红领巾小楼长服务机制,先后与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场馆合作。通过联系家长、高校资源,促进家校共商共育。实践育人教育资源的整合,打开了学校的围墙,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以实践育人撬动学校整体改革

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有效撬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合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处理复杂问题、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培养出了全国美德少年、全国第七次少代会代表、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学校黄梅戏社团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并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近10年,学生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近500人次。

构建了教师跨界研修共同体。通过跨学科教研、跨领域教研,有效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梳理实践活动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起了教师跨界研修共同体,为实践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学校申报实践学习的课题共54项,课题成果获全国“突出成果奖”等奖项12次,两项与实践育人有关的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这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促进学校系统改良。学校在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中,通过课程设计、实施策略、资源整合、评价改革、教研方式变革等方面综合发力,拓展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育人路径,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实践育人是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其内涵非常丰富,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接下来,学校将结合育人实际需要,研制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知行合一,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9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