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聚焦核心经验 让幼儿爱上阅读

发布时间:2022-09-11 作者:王晶 张丽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主要由图画阅读逐步过渡到文字阅读,我们称之为“前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指出,前阅读的核心经验是支持幼儿在终身学习中成为一个成功阅读者必备的经验,根据幼儿阅读一本图画书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一是良好阅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二是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三是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

学前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掌握书面阅读的关键时期,如果幼儿在入小学前具备了这些能力,在今后以文字为主要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就会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发展出独立、自主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不断增长,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最重要的不是从书本中学到诸如汉字、拼音等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引导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让幼儿从开始阅读到乐读善读,进而促进幼儿获得前阅读的核心经验。以新地幼儿园为例,该园分年级制定阅读规划、分年龄段培养阅读习惯。在小班阶段,积极倡导“亲子阅读”,引导幼儿与父母每周“共读一本书”,通过家长朗读、幼儿倾听并翻看绘画,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逐渐认知世界。到中班、大班时,教师指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持续阅读的兴趣。

此外,阅读月图书漂流活动很受孩子们欢迎。活动伊始,幼儿园会请提供图书的孩子写一个小卡片,让家长协助注明孩子具体信息,简单阐述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及愿望……这本书每漂流到一处,对方就回复一个小卡片给图书的主人,写下他的收获与愿望。这样,幼儿每遇到漂流的书就像是在“拆盲盒”,充满了期待与惊喜,增强了阅读兴趣。这种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的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的养成。

形成初步阅读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应“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幼儿阅读内容理解的期望。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主要包括对角色形象的感知、对角色行为的理解以及通过假设、比较和验证等方式形成初步阅读策略。

阅读一本绘本,可以通过让幼儿了解封面、封底、护封、环衬、扉页、折页等整本书的要素,引导他们观察封面和封底、发现故事的主要人物和线索,让幼儿明白绘本的每一部分都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幼儿通过封面就能猜测到此书就是讲述两只兔子的故事。他们在跟随教师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两只兔子朴素而真诚的话语、生动又形象的动作,学会如何用行动表达爱。

又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就绘本名称而言,幼儿就会产生很多的猜测和好奇,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在教师的讲述中去验证,同时也对不同动物或昆虫的“嗯嗯”有了形象的认识。再比如,在读《长大是怎么一回事》时,教师通过对一粒小种子发芽长成大树,大树的果实被小动物吃掉或掉入泥土变成养料的讲述,说明人的成长就如小树等植物一样,是循环往复的“生命圈”。可见,幼儿正是在对图画书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正确翻阅图书、观察、联想、提问和推理等阅读策略。教师也逐渐由引导幼儿从对图画的兴趣过渡到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

增强表达与评判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助益。《指南》提出,5—6岁幼儿应“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幼儿阅读不仅是输入语言、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也是幼儿输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形成初步评判能力的过程。

比如,在《大脚丫跳芭蕾》这一绘本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表达和理解故事内容并形成初步的评判思考。关于梦想,梦想是有力量的,勇敢尝试和坚持,终将实现梦想;关于自信,要相信自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没有人欣赏和认可也不放弃成长;关于交友,与他人交往时不嘲笑、不讽刺,要用智慧的双眼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尊重他人。

基于《大脚丫跳芭蕾》,我们在大班开展了“假如我是……”的讨论。幼儿从自己最崇拜、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人物切入,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原有故事进行创编和延伸。比如,“假如我是马良,我就会画出许多的画笔,把它们送给有需要的人,让他们用画笔实现自己的愿望;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用火眼金睛把所有的坏人都找出来,那样警察的工作就没那么危险了”。透过幼儿朴实的言语,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对于真善美的渴望,看到了他们期望给予世界的温暖和温情,这正是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思考。

阅读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园在贯彻落实《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要用真正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中、操作中学习阅读,寻找有利于幼儿习得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教育契机。

(作者王晶系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张丽萍系兰州市安宁区教育港新地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1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