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保教融合中满足幼儿多层次需要

发布时间:2022-09-25 作者:隋玉玲 林琼 鲍钰清 来源:中国教育报

保教融合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首要原则和突出特点,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教育的重要特征。近十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更多元的价值观,也冲击着传统的幼儿保教观念,对保教融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幼教工作者开始思考和研究以下问题:如何在保教融合中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需要?如何提升保教人员实施保教融合的能力?如何使保教融合管理与评价有效促进保教质量提升?

自2010年以来,我园在落实国家政策以及优化园本“关爱课程”的过程中,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多层次需要,对保教融合的方法、研训、评价等问题进行研究,经历4轮12年的探索、应用与推广,不断完善“基于满足幼儿需要的日常生活保教融合”创新与实践。

提炼幼儿各层次需求及保教融合要求

来园、离园、餐点、饮水、盥洗、如厕、午休……这些每天进行的生活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工作似乎很难有创新空间,难以引发保教人员“想要做得更好”的意识,以致他们无法坚持保教融合行为,有时“重保轻教”,有时“重教轻保”。难道日常生活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本性及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人性的角度启发我们: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与本能中各个层次的需要。为此,我们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审视当下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并以医教结合、食育、劳动教育等微课题研究和分岗分层的园本研训为途径,挖掘日常生活满足幼儿生理、安全感、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要的教育价值,并对保教融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以餐点环节为例,在五个层次需要上,幼儿除了要满足饿了要吃饭等生理需要外,还需要适应与家庭不同的饮食环境,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学会在集体中文明进餐,并逐渐发展出为集体服务、自我规划等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了“餐点”保教融合工作要求:关注幼儿在饮食需要上的差异,通过建立规则、游戏互动、激励机制等策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餐点,进而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文明饮食行为。相信幼儿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给予其充分的尊重、鼓励与肯定,通过“值日生”“小帮手”等方式增强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自主早点”等活动中提升幼儿自我服务与规划管理的能力。

经过行动研究,保教人员还深刻认识到:如厕不是帮幼儿整理裤子、清洁身体这么简单,而是帮助幼儿通过学会自我控制获得自尊自信;午休不是仅限于给幼儿穿衣、叠被、梳头,而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由此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体验自我获得与实现的价值感。

探索系统的保教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使保教质量提升不受制于保教人员的个人经验水平,不停留在零散的保教策略上,我们精选了日常生活各环节中的典型保教问题加以解析,用行为指南明确指引保教人员行为,帮助保教人员理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引导他们在不同的教育现场观察和发现问题,迁移行为指南,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如厕环节为例,幼儿的典型问题有:对如厕感到紧张和焦虑、经常尿裤子、不会有序穿脱和整理、如厕后依赖成人清洁、缺乏保护隐私部位的意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幼儿患病、肥胖、排泄自控能力弱;二是心理因素,幼儿有分离焦虑、缺乏安全感、不懂表达需求、因游戏过于投入养成憋尿习惯、对男女如厕器具和方式有好奇心;三是环境因素,幼儿园与家庭便器不同、不适应幼儿园如厕方式;四是教养因素,家长为幼儿穿戴不便穿脱的服装,有把尿习惯,包办幼儿如厕全过程,缺乏教育幼儿保护身体隐私的意识。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保教行为指南是:创设宽松如厕环境,消除幼儿对如厕的紧张感和排斥心理;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在家如厕方式和习惯,予以个别关注与引导;指导家长为幼儿穿戴便于如厕穿脱的衣裤;图示引导,增强幼儿的如厕规则和秩序意识,培养卫生文明的如厕习惯;结合绘本、视频,增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等。同时,通过“爱尿裤子的可可”“不要急,冲干净”“捂住自己的小秘密”等典型案例,予以进一步解析。

优化促进保教融合的分岗评价指南

评价是促进保教融合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保教人员的能动性,避免评价指南成为外在约束而令他们产生排斥心理,我们将保教人员作为评价主体,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组织全体保教人员查阅文献,共研保教融合评价的观测点,观察、访谈以获取不同水平保教人员的行为案例,依据保教人员“最近发展区”制定了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不同岗位人员的《保教融合工作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一级指标是日常生活环节,二级指标是保教融合内涵要素,观测点是具体工作职责,有利于保教人员参照、检视和反思。

在编制和落实《评价指南》的过程中,分岗分层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考虑到不同保教人员遇到的保教融合问题和困难不同,有的缺乏专业知识支撑,有的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评价指南》以保教融合的内涵要素为评价维度,具体地描述了不同水平保教人员的行为,为他们在保教融合方面的问题与困难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行为指引。

此外,《评价指南》应该让不同水平的保教人员都能建立改进自身行为的信心,要建立合理期望,留出发展空间,促使他们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有效的支持,从而激发其反思自身行为,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因此,评价标准采用分级行为描述的方法,为不同层次保教人员提出了各水平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新手教师和初级保育员应能掌握各环节工作的基本规范和主要方法;熟手教师和中级保育员应能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能手教师和高级保育员应善于观察幼儿,并能灵活地引导支持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以大班餐点环节“指导值日生工作”这一观测点为例,教师岗位职责的重点在于组织分工、方法指导、问题解决、激励幼儿四个方面,要求新手教师做到“教师预约或组织幼儿协商分工;提醒幼儿明确值日生职责并做好准备;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用语言鼓励幼儿为同伴和集体服务”。熟手教师做到“引导幼儿自行商讨分工,鼓励幼儿尝试新工作;通过图文提示、榜样示范等方式,指导幼儿做值日生的方法;通过启发、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运用榜样示范、奖品激励、竞赛评选等方式鼓励幼儿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手教师做到“引导幼儿结合餐点的品种、数量与进餐方式等进行自主协商分工;善于观察发现幼儿中的榜样,引导同伴间互相学习指导;支持幼儿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值日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解决方法;针对不同幼儿,运用适宜的方式激励其为同伴和集体服务,增强值日生的任务意识与责任感”。

伴随着保教融合创新与实践,幼儿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伴交往和分工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内化社会规则,增强了同伴互助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主,提高了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遇到困难能努力坚持并想办法解决,为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系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2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