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科技兴农看“小院”

发布时间:2022-12-27 作者: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丁珊 张东润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

2022年即将过去,位于苏州的科技小院硕果累累。“我们拥有一万平方米左右罗氏沼虾育苗基地和320多亩河蟹养殖池塘。”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觉生骄傲地说,“跟宋教授团队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还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实现共同富裕。”

2019年,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宋学宏教授带领团队与毛氏公司达成合作,进入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体系,并于2021年建起江苏相城大闸蟹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利用苏州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罗氏沼虾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公司的优质罗氏沼虾苗种,创下养殖效益每亩净增5000元的骄人成绩,这让苏州大学学生菅攀阳感触良多。“作为一名渔业发展专业的在读农学硕士研究生,能把实验室科研思维用在塘口,生产出优质味美的虾蟹,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说。

让水产养殖户摆脱“靠天吃饭”,让农学研究生拥有生动案例,科技小院的“大能量”正在影响更多人。“我们正在探索、完善河蟹与罗氏沼虾双主养模式,争取在3至4年内将该模式推广到全省,为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宋学宏说。

丝绸作为苏州的“金字招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在江苏吴江蚕桑科技小院,就由一根蚕丝串起了蚕桑农业、蚕丝工业和休闲文旅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司马杨虎常年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在桑树栽培、桑品种资源保护、蚕新品种示范推广、特色蚕品种和优质高产蚕品种展示、蚕桑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给予科技小院全方位支持。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蚕桑的低效益模式,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也为学校蚕学方向的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司马杨虎站在“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蚕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的牌子旁介绍说,“就连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也会不定期来这里研学,体验生活。”

果桑园、养蚕室、实验室……绵延千年的蚕桑丝绸文化在科技小院得到继承和发扬。

通过科技小院,苏州大学正在逐步实现对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培养。科技小院,正在成长为科技助农、兴农的重要力量。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7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