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唤醒生命绽放天赋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2 作者:孙先亮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校长名录 孙先亮,青岛海尔学校校长、青岛二中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

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和差异的生命体,他们自身都具有发展的尊严、潜质、个性和需要。教育的最大责任就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唤醒每个生命内在的发展能量、激情和独特才智,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做教育的信念,也是我终身从事教育的动力所在。

我是从青岛二中成长起来的,1987年,我进入学校成为一名政治学科教师,2000年7月开始主持学校行政工作,我在青岛二中校长这个岗位上整整21年,是二中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决策者、实践者,见证了青岛二中从岛城及齐鲁名校成长为全国名校的过程。青岛二中的教育一直踏在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的节奏上,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来青岛二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到现代素质教育的转型,并且逐步迈向教育现代化,在目标、方向、育人的模式及内涵上更丰富、开放、多样化。

    勇于探索,坚持就能迎来光明

2004年夏天,高考成绩刚刚出来,有媒体批评整个青岛市区的高中考不过郊区一所高中,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和争议。作为市区最好的高中之一,青岛二中卷入了舆论的旋涡,我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素质教育是我在大学时期就坚定的信念。当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的一场报告,把我的思想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教育视野和格局中。用素质教育来唤醒和点燃每个生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让个性发展引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浪漫的教育设计和探索!

2000年夏天,从自己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开始,我就提出了“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形成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学校发展愿景,构建了“创新教育模式、成功园丁模式、自主发展模式”的实践支撑。在这片绿色生态的校园里,学校创造了“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自主发展环境,设立了“周末大舞台”,丰富多彩的社团、民主议事会的建言献策、体育节、艺术节、社会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迸发出了生命活力。

但是,当时校园内的改革触碰的是传统教育的雷区,“对抗”的是传统教育的观念。当时许多人认为时间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唯一因素,想当然地觉得素质教育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我在那时开展素质教育,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

在犹豫和徘徊时,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得到了有教育远见的领导和专家的信任与支持:不管社会如何指责,都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都让自己的责任和良知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在2004年暑期,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明确提出“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干部和教职工的决心。

坚持就能等到期待的光明。2005年秋天,浙江大学招生组的专家到学校面试保送的优秀学生,学校学生以“志气、大气、灵气”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素质,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最终决定提前录取46名学生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是对青岛二中素质教育的认可,也是对学校坚守素质教育的最大支持。

    真正的教育是创造“热带雨林”式的生态环境

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学生生命之火的力量。但我深知,每个生命个体既具有驱动自我发展的能量,更有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生命独特的价值、实现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所说: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真正深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和多元机会,激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内在动力。

2003年夏天,正在准备开学工作的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这位家长认为,二中不应当培养获得“青岛啤酒女神”称号的学生,而应该培养取得竞赛金牌的学生。家长的话触发了我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必须唤醒他们内在最具优势的生长力量。一所学校真正的教育,是创造“热带雨林”式的生态环境,让每个孩子在自适应、自驱动的环境中,充分地发展和成长。在当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我特意表扬了这位获得“青岛啤酒女神”的学生,肯定了她为母校争光的出色表现。

2004年,教育部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山东正式展开。新课改既是每所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又是学校“重新洗牌”的良好机遇。我带领全体教师提前学习,并请参与新课标制定的专家为教师解读。在挑战面前,青岛二中不彷徨、不犹豫,主动探索、积极应对,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建设,从学生学习能力到综合素质,不断创造出了全国领先的课改经验。

新课改的成功实践,为学校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提升了信心。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十项目标,包括:基本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特色素质——独特的智能品质、卓越的领袖气质、执着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研究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设计,凝聚起了全体教师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共识和合力,对学校深化素质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这一素质发展目标为指向,学校开启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了100多门学术类校本课程;依据学生兴趣,开设60多个社团,形成了“星光课程”体系;联合企业开展深度职业体验,建设了10多个学生职业体验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聘请数百名专家和博士作为导师,每年指导学生开展100多个真实课题;梳理了四大类40多种国内外重要比赛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一个个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了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并为今后的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各种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展现了学生良好的发展素质,也为他们打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大门创造了条件。

    唤醒学生潜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赋予了基础教育学校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要自觉承担创新人才的教育责任,探索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当初我想自己能够坚持3年的教育创新就不错了,没想到3年过去又一个3年,后来创新完全成为学校的一种自觉行动,因为它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也赢得了同行和社会的尊重。

2010年后,我们开始与西安交大、清华大学等大学合作,陆续建设了3D打印、现代加工、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创新实验室。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只有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能诱导出学生的创造力。我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构建了人文素养、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参与体验、艺术创意五大类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大赛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创新的需求和动力,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从选题、开题到研究、结题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2014年,学校创新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被赋予了自主性、个性化、互动性、定制性、实践性的特点。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终身发展为核心,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再造。

借助现代技术,我提出开展“互联网+教学”,设计了“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教学原则和流程,实现了师生零距离、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终身发展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时间和空间条件。疫情期间,“互联网+教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发布了青岛二中的做法,学校案例被教育部收录,学校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现代技术融入教学的联系学校。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设计了人文、数学、理工、生化、经济、外语六个吸引力团队(简称MT),打破传统的班级组建规则,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MT,构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新平台。平台的资源和创新环境,共同的兴趣和特长,充分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才华,学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校改革课时制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设10多门第二外语的选修课,不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天赋绽放是学生的责任,是教育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今天的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教育只有不断激发每个学生,充分唤醒生命的天赋,才能让他们不断创新自我、从容面对未来。我愿一生都为此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

(作者系青岛海尔学校校长、青岛二中原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2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