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美好世界的建设者

发布时间:2023-05-11 作者:唐晓勇 张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共产党以真诚开放的姿态广交天下朋友,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共襄天下大事,与世界政党携手同行,努力做人民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民族兴盛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文明进步的促进者、美好世界的建设者,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3月15日,在以“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和世界政党的责任指向。201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举办了三场世界政党高层对话活动,尽管每次聚焦的主题不同,但“政党的责任”都是会议的热议话题。各国政党不仅是担负本国发展任务的政治组织,也是引领世界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兴盛、为发展解难题、为文明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理应成为世界各国政党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为人民谋幸福。人的幸福生活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归宿和意义。每个人都是生产者和财富创造者,理应获得劳动的果实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政党具有阶级性,不同性质的政党有不同的目的追求。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是进步的革命的,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在资产阶级确立统治之后,政党统治就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将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的获得建立在无产阶级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剥夺之上,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以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以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占据了真理、道义和价值的制高点,其结果导向必然是首先包括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内的所有人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也关切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生活。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人类是一个整体,共处一个地球,同属一个家园,只有世界各国政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才能更好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责任。

为民族谋兴盛。民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有大小、种族、地域的差异,但没有高低优劣之分。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无论分布在欧洲美洲还是非洲大洋洲,无论属于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各民族都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都具有平等地位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政党作为维护民族、国家安全和推动世界发展的政治力量,有责任通过平等协商与合作,共同解决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分歧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平等和共同繁荣兴盛作出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自党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战,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不断强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凝聚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的价值取向和世界各民族平等自由的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各民族繁荣发展。世界政党应凝聚共识、和衷共济,担负起为民族谋兴盛的历史责任,在积极解决本民族发展问题的同时,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努力为世界各民族的兴盛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发展解难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招摇过市,世界战乱不断、环境危机和气候问题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交织呈现,面对这些发展难题,需要世界各国政党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加强合作,平等协商,贡献智慧,共破难题,以合作共赢推动世界发展。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始终聚焦发展难题主动担责,在积极解决本国发展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世界性难题,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伟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了作为大党的格局和国际担当。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呼吁,“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的宏大情怀和使命担当。

为文明谋进步。文明因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而呈现出多姿的样态,但无论哪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奇葩和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价值,都值得尊重和珍惜。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交流互鉴是化解世界冲突的良方、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各国政党要肩负起高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开放、平等、谦虚的态度推进世界文明交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愿望和责任担当。

为世界谋大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变化,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都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世界格局以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广泛的世界交往让各国更加成为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成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地球村”,随之而来的是逆全球化和诸多新的世界性问题的涌现。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自觉将自身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努力为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力量;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有效的发展秩序,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利益逐步得到更多关切,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充分展现了世界最大政党的使命担当和卓越风范。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同世界各国政党共担责任、共履使命、共同奋斗的承诺。

中国共产党正在践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伟大行动纲领:“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中国共产党以真诚开放的姿态广交天下朋友,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共襄天下大事,与世界政党携手同行,努力做人民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民族兴盛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文明进步的促进者、美好世界的建设者,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晓勇系该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1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