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心用情用力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3-05-17 作者:吴泽强 来源:中国教育报

■策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评论之五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判断,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目标,对高校做好就业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就业工作开展中,由于困难群体毕业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弱势,更需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高校要用心用情用力对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扶。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树立全员促进就业的工作理念,切实把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来抓。优化就业创业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设立专项帮扶资金,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深入调研,摸清困难群体学生底数和情况,做到“六清”,即未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就业愿望清、择业需求清。加大“一生一策”帮扶力度,建立详细的帮扶台账,实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服务。

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全面的了解,依托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政策。针对想要参军入伍的学生,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鼓励学生做好体能训练,做好参军入伍各项准备。针对想要基层就业的学生,可分专题开展政策宣传,组织笔试、面试等考前辅导,宣讲朋辈典型事迹,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信心,形成“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

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就业帮扶实效。坚持分类指导,为困难群体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及时介入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针对身体残疾毕业生,关心帮助解决其生活问题,量身定制推荐岗位信息;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学校在求职补贴、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面给予倾斜的同时,加强励志教育,增强其就业信心;针对慢就业缓就业的毕业生,通过专题报告、谈心谈话等方式,分析形势政策,帮助其调整观念,引导其主动就业。

强化人职匹配,全面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原则,多方联动,以优质企业为切入点,开展集中走访,挖掘校企合作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与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结合学生专业内容搭建实习实训合作平台,确保实习实训全覆盖,人人得到真锻炼,着力实现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定期举办大型线上线下就业双选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岗位选择。结合困难学生就业意向,分专业、分类别、“一对一”推送就业岗位。

强化持续帮扶,做好就业全程服务。延长就业服务周期,持续关注离校困难群体学生发展。针对已就业困难群体学生,高校可派专人定期电话回访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对于已离职困难群体校友,结合其个人意愿进行二次岗位推荐,确保在就业路上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

新形势下,解决好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实现其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折不扣落实好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和个性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使广大学子在各行各业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系郑州商学院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