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培养美丽中国建设者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19 作者:张天宝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期聚焦·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新时代,我国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加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采取集中(专题)讲述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例如“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等。具体而言,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初中教材“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这两部分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具体事例,历史上的环境空气污染事件以及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问题,告诉学生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初中教材《建设美丽中国》一课,讲述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努力建设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及塞罕坝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等案例故事,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教材讲述了新时代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例如,努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方案和保障措施,引导学生懂得在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身体力行,争做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坚持身体力行,争做美丽中国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为了帮助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材设置了“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拓展空间”栏目,通过开展“低碳微行动”“霾的成因和危害”“分享环保故事”“拟订环保倡议书”“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行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不能只说不做或者置身事外,而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和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多做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好事实事,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19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