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合肥高新区盘活家校社资源,打造“科普乐土”——

雨露,在这里播洒

发布时间:2023-08-28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志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赛道的教育加速

从安徽省合肥南站出来,一路西行,直抵郁郁葱葱的大蜀山,便进入了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

那是创新的“高地”,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众多研究单位,培育了千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当地中小学教育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普源泉,而被科学思维“喂”大的学生们则成为了当地高新产业发展的后备军。教育、科学、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让曾经的科学教育荒地如今满眼繁华。

依托企业资源,开启科普启蒙之旅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辆“神奇校车”,载着一波波学子游中国声谷、观量子中心、逛高新企业。

合肥高新区内有众多的高新科技企业,该区决定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2017年,“游中国声谷 观量子中心——青少年游学‘神奇校车’走进合肥高新区科技游”活动正式启动。

一般的科普活动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浏览上,存在前期策划不够、后续启发和消化作用较弱的问题。合肥高新区为避免“打卡式”旅游,精心策划:有科普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巨大魅力,在中科星图,学生们被数字地球、空天大数据的精准和壮丽深深震撼;有科普实践,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深奥难懂的科学原理,在东超科技,学生们乐此不疲地体验着非接触式智能设备,如智能淋雨系统、智能操控、智能电梯等;还有“青少年游科普演讲”“科普征文暨新媒体作品大赛”等拓展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科普知识的消化。

6年来,“神奇校车”带领来自合肥市大、中、小学几十所学校,累计上万人次的学生及家长,走进合肥高新区科技企业,开启科普深度游。

此外,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开展了面向少儿的科宝游、朗巴智能举行了AI军事博物馆、科大讯飞成立了科协……这些接续活动让当地科普形式更加多样化、常态化,让“科普教育”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挖掘家长资源,让“博士课堂”走向全省

为加强家校互动,2014年,梦园小学天柱路校区一年级教师吴晓娟特地每月拿出一节课时间,邀请四名家长和孩子组成亲子组合上台授课,每组约十分钟,内容不限。家长们铆足了劲准备责任微课,登台的孩子们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跟家长磨合。到了上课的那天,台上讲得卖力,台下孩子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着光,效果奇好。

“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家长是博士,甚至双方都是博士后。”校长邵春荣有意把“博士微课”推向全校20多个班级。

2015年,梦园小学天柱路校区正式推出“一班一博士课程”,为每个班级选聘一名博士作为辅导员,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每一两个月给学生带来展示课、实验讲解、前沿科技创新讲解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付豹带来了《神奇的低温世界》,他把鱼放在液氮中,鱼冻得硬邦邦,尾巴脆得能掰下来,再往水中一放,竟然活过来,在水里游来游去。孩子们看得一脸痴迷,放学后到处炫耀,“今天科学家给我们做实验,他就是我同学的家长。”

一个博士只为一个班级讲课,浪费资源,能不能共享?2016年,邵春荣提出“博士共享”,一个月一场大型讲座,三个班或者一个年级一起听课。

能不能安排学生去博士工作的地方看看,亲身感受博士的工作氛围?2018年,学校开展“一班一基地”活动,带领学生走遍科大讯飞、美亚光电、联智创新科技公司等高技术产业基地。

怎么拉近博士与学生的距离?2019年,学校将目光瞄向了博士家的孩子,安排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由此涌现出一批关注当代社会发展、关注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梦小小博士”……

“梦园小学教育集团学生约占全区的1/3,他们的做法非常有借鉴意义。”2020年5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开展“百名博士进校园”,邀请更多活跃在科普志愿一线的博士,赴合肥、金寨、阜阳等地中小学,举办各类科普公益讲座。

借助社会资源,打造十五分钟科普圈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什么时候开放?”家住合肥高新区王咀湖畔的王先生亲眼见证了造型独特的“智慧盒子”从开工到竣工,打算一开馆就带着孩子去参观。

据悉,新馆主要以“探索·体验、理解·认知、改造·创新”为展览线索,串联“好奇”“自然”“我们”“安·危”等13个常设展厅,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公共安全等领域,展品展项初步估算800余件。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布展工作逐步展开。

这是合肥高新区打造15分钟科普圈的又一力作。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积极与高新科技企业、高校、事业单位等合作,打造面向中小学及社会开放的科普基地。由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近视防控科普体验馆面积达900平方米,打造互动式、体验式的近视防控体验空间。

“我们对基地有严格的考核标准,每年来参观的人数要达到一定数量,覆盖面也有要求,不合格的基地会被淘汰。”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中心副主任韩阳介绍,“不少家门口的科普基地成为亲子活动的网红打卡地。”

另一边,合肥高新区谋篇布局,兴建了许多与中小学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场馆。今年4月,合肥高新区首座社区垃圾分类科普馆——蜀南庭院垃圾分类科普馆竣工验收,该场馆通过图文、视频、模型、情景模拟等多种展示方法全方位呈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再以滚动方块、互动游戏、手工教室模式等方法加深大家的印象,集科普教育、趣味互动、环保手工制作展示为一体。

如今,“创新高地”正在成为“科普乐土”,合肥高新区这片土地正以创新“活水”滋润着祖国未来的花朵。

 

局长说

为高新学子打上“高·新”底色

周玥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依托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区域背景,高新区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机制创新等方面全面构建中小幼科学普及教育体系,让高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能为中小学生注入科学精神的养分。

高品位建设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社会实践“三个课堂”。聚焦立德树人,推动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立足区域特点,推动校本课程特色发展。梦园小学“一班一博士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智育课程”志愿服务成为高新区在全省公益推广的亮丽名片。打造“科大讯飞人工智能馆”等6条“研学游”精品线路,全年参与学生达1.5万人。建成“中国声谷”等区级实践基地5个,构建了“三个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高新区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千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各类科学技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沃土。依托高校、企业、家长、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深度游、体验科技游、家长进课堂、互动实践课堂等系列科普教育活动,让高新学子在家门口“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沉浸式”汲取科技养分,激发探究科学的热情,打上“高·新”底色。

(作者系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党委书记、局长)

校长说

为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

邵春荣

落实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趣味横生的科普知识高质量地融入到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进程中去,十分值得我们积极探究与实践。

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利用位于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利用挖掘学生家长中博士高段科技素养家长较多的优势,利用联合区域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先研院、量子中心、科大讯飞等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构建一系列创新科普课程模式,实现有效高质量地培育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科技兴趣的目标。

目前主要有五个科普课程群:一是一班一博士辅导员课程群,每个班配备一名博士科技辅导员;二是博士共享课程群,定期进行同年级多班博士科普课程共享;三是小博士课程,各班级结合自己班级,选择班级“小博士”,进行互动授课;四是百名博士进校园课程,由高新区关工委进行博士科普公益推广活动;五是一班一基地课程,每个班结合自己班级资源实情,形成自己的科普、科技教育基地。

从一校到多校,从城区到乡镇,博士课程成为校园最靓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科普、科技研学活动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越来越多的在校教师,掌握科学教育“一招鲜”,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记者说

“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王志鹏

坐上出租车,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合肥高新区后,司机绘声绘色地跟我讲:“以前啊,这里一片荒地,撂棍子打不到一个人。后来来了好多企业,中国声谷、科大讯飞、量子中心……一下子发展起来了。”

企业来了,高新技术人才来了,学生也来了。合肥高新区兴建了许多中小学,这些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呢?

中小学在探索,学生家长质量高、配合度好,如何把他们引入课堂;高校在探索,当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留下人才为当地所用;企业在探索,如何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政府也在探索,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我想,这也为合肥高新区的持续前进指明了道路,当科技反哺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投身科技,形成一个促进区域发展的良好循环时,合肥高新区的未来必然蒸蒸日上。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8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