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福建省安溪县组织开展中小学特色研学活动——

在冶铁遗址探寻世遗古韵

发布时间:2023-08-28 作者:本报记者 黄星 通讯员 黄世元 来源:中国教育报

暑假好时光·记者在现场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行走在冶铁遗址,参观冶铁遗物、古矿洞、古道、钱币、铁器、瓷片等遗存,体验古物化石模块挖掘,感受安溪古代矿冶业的盛况。日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林柔颖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开启了一趟跨越时空的冶铁遗址探秘研学之旅。

上午8点30分,包括林柔颖在内的50名学生小记者准时集中,乘坐大巴前往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阳村的下草埔冶铁遗址,开始一天的活动。

据介绍,宋代官方曾在青阳设立专职铁场,冶铁业在11世纪时极为兴盛,产品经晋江支流西溪运往泉州港口,再行销48个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宋元时期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因而,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成为泉州世界遗产的22个遗产点之一。

“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下草埔当年的冶铁盛况。”林柔颖说。随后,在带队教师的指引下,她试着搬起一块渣铁,“哇,可真沉呢!”讲解员解释道,“古时候冶铁技术所限,炼出的炉渣里面还含有一些铁,在古代一般用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残渣,日积月累之下,这里的土地也因富含矿物质而比较坚硬。”

“青阳村能够成为冶铁场,也正是因为附近有许多天然的原材料和一个天然的风口。”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林柔颖与小伙伴们对于下草埔为什么能够成为古时重要冶铁场所的疑问也得到了圆满解答。

活动最后,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个历史考古小盲盒,里面是一团包裹着“石头”的泥土和一些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林柔颖先洒水,趁着还有湿度的时候开始挖掘,可是挖了好久却没有看到所谓的“文物”出现。就在她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突然,一个硬物挡住了挖掘工具,不一会儿,她就挖出了“宝贝”——一件青铜器模型。

“考古真的是慢工出细活儿。”林柔颖感慨道,“先进的人地关系处理技术,使这5000多平方米的山丘上持续了近500年的冶炼作业,这是下草埔冶铁工匠的一大壮举。研学一日,满满当当,了解了安溪宋元时期冶铁历史,探秘采矿冶铁工序,感受家乡千年冶铁文化,当真是不虚此行。”

活动当天,安溪县检察院工作人员还为中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宣传课,现场分发了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材料等。

安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首次联合多个单位开展此次研学活动,效果很好,下一步安溪还将继续探索,健全相关机制,将寻访名胜古迹、了解家乡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特色研学的一个常态化项目持续深入地推进下去。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