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史育人 培根铸魂

——中职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的新面貌

发布时间:2023-11-07 作者:徐蓝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期关注:中职历史统编教材

编者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职历史统编教材。全套教材共2册,分别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已于今年9月在全国中职学校投入使用,《世界历史》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本报邀请中职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专家对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详细解读,并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材进行点评,以帮助广大中职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中职历史统编教材,做好教材使用工作。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职统编教材《世界历史》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通读这本教材,感到它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教材选取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纵向地展现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形态学说。教材在对历史纵向发展叙述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人类社会发展的横向联系,即人类社会从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走向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之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界历史》重点叙述了自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发展史,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以及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内容选择、编排科学合理。一是注重不同文明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古代部分,教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亚非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都进行了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叙述近代以来西方历史发展的同时,重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斗争,以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二是采取“厚今薄古”原则,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加大叙述篇幅。全书8个单元,2个单元叙述数千年的古代和中古世界,3个单元叙述400多年的近代历史,3个单元叙述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历史,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今日的世界。三是注重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突出20世纪以来中国对世界格局、世界秩序变化的影响,注重揭示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上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中国历史》相配合,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三,增补了若干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这是本教材的创新之处。例如,在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中,其导入图使用了中古时期欧洲的铁匠和徒弟打铁的图片,正文叙述了传统职业教育和近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并给出“对帮工的考核”图片,在“拓展阅读”中对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艺圃做了介绍;在第四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凸显了工匠的作用;第八单元第22课《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拓展阅读”中,介绍了二战后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在第23课《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拓展阅读”中,介绍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情况;在“活动课”中,以“从机器生产到智能制造——迈向新型工业化的未来”为主题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与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职业自豪感,明确肩负的时代使命,形成尊重科学、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四,呈现形式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教材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内容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具体性与概括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比较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可读性强。多数课文的子目以历史小故事的叙述导入,引人入胜。如在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希腊罗马》的第一目“古代希腊城邦”中,有伊萨戈拉斯和克里斯提尼的斗争,第二目“古代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中,有恺撒遇刺的情景,第三目“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有西亚地区两大强国吕底亚和米底两军因日食而停战的故事。二是创新栏目。在保留现有统编高中教材单元导语、课导语和“思考点”“历史纵横”“人物扫描”“学习探究”等栏目基础上,新增“看图学史”“拓展阅读”两项。“看图学史”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地图或图片的信息,“拓展阅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深化对历史的思考。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统编教材编写指导组成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07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