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要因校制宜

发布时间:2023-12-06 作者:林伟贞 彭文莹 来源:中国教育报

构建科学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定、绩效奖励以及动态反映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上的功能,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我们所在的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致力于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因校制宜,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引领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同时,在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育教学能力为重中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确立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评价目的

从以往的学校实践来看,教师评价体系容易出现两种导向:一是以家长满意、学生喜欢为导向的生本评价模式;二是以责任、教学成绩为导向的校本评价模式。在这两种评价模式下,学校和教师都以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为标准,往往忽视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很容易陷入唯成绩的怪圈,不利于学校、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

中星小学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时,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发展,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评价标准,重点考核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道德高尚、为人师表方面的表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注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致力于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努力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制定和落实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我们学校的教师考核方案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岗位责任、出勤情况。这4个方面又细化成16个指标,并具体标明了每个指标的所占分值,这样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时,就有具体、客观的指标,保证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评价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时代要求不断作出调整、优化,达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比如,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学校根据文件要求,注重考查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能力,把“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参加网络学习空间专项培训”纳入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发展自身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学校在构建教师特色网络学习空间、以评价打造学校教育空间的过程中,重视教师网络教学空间评价的五大方面:资源建设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交互效果评价、技术应用评价和持续性优化评价。

综合运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每种教师评价方式都能从某个方面获得教师工作的证据和数据,综合采用多种教师评价方式,才能从多个方面全面收集有关教师的师德、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证据和数据。

为了使教师评价常态化,保障教师评价的数据和证据的一致性与有效性,长期地、动态地、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发展状况,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依托网络教学空间的过程性评价包括校长课堂观察、同行课堂观察、学生作业检查、教师自评报告、家长或学生调查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表现目标评价、学生学业目标评价等。

为了充分发挥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功能,使教师评价常态化,保障教师评价的数据和证据的一致性与有效性,学校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如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每听完一节课,听课教师都根据评价表对执教教师进行评价,学校收齐后存档,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依据;又如,设计中星小学作业公示,行政领导按期检查,既落实了“双减”工作,又为进行教师业务能力评价提供了具体依据。

落实多元评价主体的职责和角色

为了营造民主化管理氛围,学校采用适度分权、共享责任、教师参与、注重诊断、树立榜样、赋权增能等措施,吸引更多教师、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师评价的设计和实施中,使教师评价反映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并保持真实公正,同时促进各方的合作,创造一个校长、教师、专家学者彼此支持的评价共同体。

在学校教师考核方案中,自评和他评占据同样的比重。自评是教师从德、能、职、勤4个方面对自己展开评价,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知觉、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保证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

同时,学校组建了校长、行政、级长、教师代表、被评价教师、专家学者等人组成的评价共同体。其中,校长负责监督并支持评价,并在需要的时候参与评价;行政、级长和教师代表则依据考核方案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并积极和被评价教师保持沟通,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被评价教师则要积极提供评价证据和数据,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专家学者则为学校的教师评价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如在学校开展的论文征集活动中,学校就聘请了校外专家对教师征文进行评选,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作者林伟贞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校长,彭文莹系该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0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