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改革——

让劳动素养和价值“看得见”

发布时间:2024-05-21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亦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视线·劳动正当时

经过两周的精心设计与制作,浙江舟山普陀二中学生孙凡清完成了手工劳动作品《海底“把脉”》。除了这项“看得见”的成果,一本《劳动成长手册》记录了“隐藏”其中的劳动素养:孙凡清撰写劳动日记,有过程、细节、思考。教师结合现场观察,对其劳动观念、能力等维度给出评价。到了期末,这些自然分布在日常的劳动素养颗粒,将完成数字化归集,给出学生的劳动画像。

2021年,舟山市普陀区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区要解决什么问题?各种提法不断被摆上会议。几经调研,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发现:多数学校介绍劳动教育经验时,偏重于学生的显性作品,缺乏评价的跟进与引领。“劳动作品看见了,但对劳动素养、劳动价值看不清、看不全。”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潘旭东说。

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普陀区调集了全区仅有的10余名专职劳动教师成立研究中心组,一页一页地剖析劳动课程标准。多次解构、建构后,制作了一张“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图”。

记者看到,这张图有劳动观念、能力、习惯与品质、精神4个一级维度,一级维度又细化为若干二级维度和三级维度。如“习惯与品质”到了三级维度时,已具化出安全劳动、有始有终、珍惜劳动成果等指标。

图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最后一栏的“质量标准描述”。教师在设计活动前,参照前面的三级指标,明确活动的不同环节指向哪个目标,并要在教学中达成。

叠被子是二年级的劳动课内容,传统教法为:课上演示、传授,课后回家练习。有了“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图”后,叠被子的育人“含金量”被充分释放了。

城北小学教师曹含意对照标准图,指向两个目标:劳动意识层面,理解整理床铺的意义在哪里;劳动能力层面,基于真实生活场景培养叠被子的能力,并养成习惯。

城北小学在“生活坊”专用教室里专门放置了一个学生床铺。曹含意先让学生躺一会然后起身,皱巴巴、乱糟糟的现场让不少学生惊呼:太邋遢了。“学生有劳动的念头了。”曹含意随即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讨论,然后板书梳理出几个要领。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技巧,养成习惯就落到每天午休自行叠被子。“我是数学老师兼劳动课,有了这张标准图,也能设计出有价值的劳动活动。”曹含意说。

目前,普陀区已在全区中小学普及使用标准图,教研室还举办培训专项解读,其中特别强调:用标准图“看见”目标,也要在教学实践中“看见”过程,抓手即《劳动成长手册》。

《劳动成长手册》并未采用全区同一个模板,而是各校量身定制,按学段、按主题皆可,突出“成长性”,实现劳动教育的可追溯、可监测和可评价。

“火龙果”劳动实践课程贯穿了展茅中心学校三至九年级,学校在评价中给“成长性”留足了空间。比如《火龙果的播种繁殖观察记录表》完全留白,没有标注具体的时间段让学生去观察记录,什么时候观察、怎样观察、观察的结果如何,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从学生的记录中,看到了不同孩子的劳动素养特点。”展茅中心学校校长翁东海说,有的学生记得密密麻麻,说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比较好。有的学生专门挑问题、想办法,有开展创造性劳动的潜质。

看见“标准”的标准图,看见“成长”的成长手册,让普陀区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科学有效地运转起来。到了期末,每个学校会生成学生的劳动画像,看见劳动素养。

沈家门四小按照“校、家、社”三维进行画像,满分100分。学校劳动课修完后得60分,达到及格。家庭是除学校外最重要的劳动场所,低段占40分,中高段占30分。中高段还要完成10分的社会劳动,如学生自发组织志愿者活动,会给予额外加分。这3个维度会分别列出学生在劳动观念、能力、习惯与品质、精神上的数值,既有单项的小画像,也有综合的大画像。

“有了劳动画像后,教师就能给出更为科学和精准的评价,在此导向下,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力会不断被发现和激活。”沈家门四小校长周玲萍发现,近两年中高段学生的社会劳动呈上升趋势,劳动正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普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岳军表示,目前普陀区已搭建起劳动评价的基础体系,并将在评价队伍建设、数字化改革等层面进一步探究,以期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实现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